中国乡村特色民宿兴起 带动村民脱贫蜕变

发布 : 2019-10-2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拥有广袤的农村,但很长时间,农民们只懂得打粮种地,收入始终无法提升。直到民宿文化10多年前传入中国,从北到南都出现了代表性的民宿村,村民收入大幅改善。

在华北,位于北京市远郊山区的怀柔区北沟村,就是一个靠民宿起家的小山村。而北沟村能发迹,靠的是万里长城的景观优势,以及老外的独特眼光。

2009年,一名在北沟村居住超过10年的美国人萨洋不但在附近村落开餐厅,更将北沟村的一座废弃琉璃瓦厂整片租下,再利用「修旧如旧」及西方住宅理念,创立了北沟村第一座民宿,不但打开名号,更形成了滚雪球般的群聚效应。

此后,愈来愈多的老外到北沟村经营民宿,之后连老中也看上了这个小山村,最后是村民自己动起手来。三方的经营与激荡,让北沟村闯出了名堂,甚至还获得「北京最美乡村」的封号,也让这个以前靠种植板栗维生的小山村,快速致富。

中共北沟村支部书记王全向表示,北沟村能致富,一是本身具有长城山脚下的景观优势;二是受到外来民宿观念的启发;三是能够藉由启发转变观念;四是政策能够支持。北沟村里,除了观光客外,放眼望去其实也是个典型的「老人村」,少见中壮年人。但王全说,仅管如此,村民的生活靠著经营民宿、农家乐或招租,生活比当地其他村落富裕,气氛也因此祥和许多。

在华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篁岭,是另一种典型。山中的村民们腾出了自己数百年历史的古宅交给开发商,住进了山下的新房子。

篁岭,是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村里的大家族曹家,清代更出过好几位大学士。但1980年代起,年轻人外出打工,田地荒芜,民居年久失修,几近消失,差点面临废村的命运。

2009年,业馀兴趣是摄影的开发商吴向阳,偶然间在自己的作品间发现了这座古朴风情的小山村。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地产开发专长,取得40年的经营权,第一关是采用产权置换方式,把村民安置到山下的新房。

随后,吴向阳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整理这150户民居,并加入必要的现代化设备,把这些老房子改造成精品客房,并回聘所有村民向观光客展示在屋顶晒辣椒等农作物的民俗,形成有层次感的风景,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也让篁岭一炮而红。

至于老村民们,2011年住进了68户独栋及36户公寓新房里,每户不到人民币10万元,让不少村民买下新房后,手上的拆迁补偿款仍有结馀,再加上开发商回聘后每年给付的超过10万元工资,得以惬意度日。

在华南,同样位在山区的福建土楼,可说是名扬海外的建筑群,如今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土楼出名前,当地同样面临年轻人群起出外打工,人口严重外流的空洞化危机。当时村里的老人,并不认为他们世居的土楼,能为他们创造什么财富。

这其中,位在福建永定,建于1880年的「福裕楼」,是由林氏三兄弟合建,远远望去有如3座山,代表著三兄弟一条心,都是林家靠山的精神。但100多年过去,林家三兄弟的后代们,四散各处,其中不少人在外打工,只剩下孤寂且破旧的土楼。

2000年代,众多在外打工的林家后人中,林建文在回到老家后,决定挑起重整祖宅经营民宿的繁琐任务。而他同样具有现代的文化保存概念,因此订下了「主体建筑不动」,一砖一瓦、青砖瓷雕保持原汁原味的整修原则。

由于林建文的祖先曾是官宦人家,更有人在清代当到四品官,且注重教育家规,因此留下的珍贵文物不少,成为最好的宣传。而清代留下来的大床,更因为「官宦人家睡过」的包装,成为游客住宿的热门房型。

由于群聚效应,福建南部山区的土楼群逐渐发展为面积辽阔的风景区。拥有产权的土楼住户,不是将老房子租给专业人士经营,就是自营或村民合营。没有产权者,也在周边经营起餐厅、租车等行业,让整片山区的村民,摆脱了以往的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