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认领 生活技能训练所

发布 : 2020-7-0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信大家都有失物的经验,还记得遗失物件时的心情吗?那要视乎所失去的是什么吧。今时今日,要是掉了手机,那种惆怅与焦虑,随时远远超过不见了钱包!随?便携手机的功能大跃进,它与日常生活紧紧扣连,已没有多少人背得出亲友的电话号码,加上手机里一般都藏有大量珍贵照片及重要资料,一旦失去,很难不心痛、旁徨,亦会出现诸多不便。

学校鼓励同学路不拾遗,亦设有「失物认领处」,只要同学的物品有做标记,报上班别姓名,就会物归原主。可是很多时候,它们都要在校务处痴痴地等待少主好一段日子,甚或最终变成「孤儿」。

物质太富裕 水瓶文具失物无人认领

当我细察那些失物,发现不少都是水瓶、外套和文具等日常用品,奇怪是孩子们都没来找。换句话说,他们都不曾为失去这些东西而焦急。那是因为他们对东西没感情?还是补替来得太轻易?所以他们宁可把握小息时间耍乐,也不愿格外为此跑一趟?我估计,只要失物不是太昂贵,现今大爱的父母也鲜会为此苛责孩子,也不会?紧地督促孩子查找。

纵然今天物质富裕,水瓶、外套和文具花费不多,但培养认真寻找失物,却是一课重要的亲子教养。

首先,要培养孩子有惜物的心态,一旦遗失,就要想方设法寻找,不要动辄便给他们买新的代替。这一方面浪费物资,更重要的,是孩子永远不会懂得物品的价值,忘了起初拥有的欣喜,或糟蹋别人馈赠的一番心意。孩子不紧张、不看管小物品,习惯养成了,掉落的东西会愈来愈多,规模也愈变愈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贪新忘旧。学会珍惜物件的孩子,亦能学会真心待人,那是多少钱也换取不到的价值观。

培养惜物心态 承担保管责任

其次,要教导孩子学会保管个人物品,乐意承担责任。最理想的教养之道,是孩子能主动发现遗失了东西,并告诉父母。父母要做的,不是破口痛骂,也不是掉以轻心马上补购,而是好好引导孩子回忆「案发经过」——去过哪里、最后拿?它的地方、最有可能在校园哪个角落丢下等,然后请孩子想办法去寻回,包括沿路追踪、到校务处查询、告诉班主任……要是孩子年纪较小或过于胆怯,未敢表达,家长可考虑陪同,从旁鼓励、协助孩子自行表达,让他们学习解难,与人沟通。父母切忌心急,匆匆代言,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良机。

当孩子已尽力仍无法寻回失物时,若那是必需品,家长可购买新的替补,并叮嘱孩子改善保管东西的策略,养成良好习惯。要是那并非必需品,那么让孩子体会一下失物滋味,未尝不是好事。

我小时候即使丢掉了小物件,也会心疼不已(当然也是害怕要捱骂罗)。今天回头看,这种家教其实帮助我看清事物的价值。

魔鬼都在细微处,亲子教养没有懒人包,「失物认领处」其实是个生活技能培训所,值得家长善加利用。

文:陈美娟(英华小学校长)

既爱下厨,又爱羽毛球,脸上永远挂?阳光式的笑容。相比于学习知识,她更重视孩子的品德,致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以有趣话题让孩子动脑筋,主动寻找答案。

家有两名女儿,却昂然走进男孩校园,离开工作多年的安舒区,接受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