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迁移:学得文言千二字,成竹寄胸十六篇(组图)

发布 : 2020-9-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1



表1



图3



图4



图5


【明报专讯】单篇计算诗词,则指定文言经典篇章共16篇。16篇合共多少字?这要看字次 (token) 还是字数 (type) 了,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节,有32字(字次),但之、于二字重复,真正字数只27字。因此,16篇不避重复的字次共 5844 字;去其重复,则字数只 1234 字。换言之,研习16篇篇章,须认识的文言字词其实不算多。

(1)哪千二字?

篇章字次无限,字数有限,字数之中,有些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而大部分字的出现频率低得多(见图1)。16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之」字,共220次,占了全部字次近4%。整理16篇1234字的出现频率,按序排列,首32个频序最高的字,便占了全部篇章字次35%(见表1)!

从频率的角度看,字的频率愈高愈重要,因为,在阅读文言篇章时几乎总会碰到,而且一篇不止出现一次。相反,很多字不常遇到,就频率而言,重要性便较低。

须强调16篇字字重要,应准确认识全部1234字。不过重要性有次第,就出现频率而言,哪些字更重要?经??u算,约一成,即123字最重要,其中又以首32字属重中之重,须透彻把握。

不过,出现频率仅重要性的因素之一,篇章题材和结构对决定哪些字重要,同样有作用,不宜以偏概全,只看字频。

■文言经典16篇高频123字一览表

http://link.mingpao.com/64948.htm

(2)字、词、句构

任何语言皆以词汇和句构表达意义,文言亦然。文言词汇以单音节(即字)为主,也有一些双音节词汇。辨识单音字词、双音词、句构,是理解文言如何表达意义的关键,例如:(见图3)

「为」一般是单音字词,是「做」的意??o?J??有独立意义。后世发展了「以为」一词,是「认为」的意??o?J??已不可拆开解释。当「为」字与「所」字结合,整个「为……所」句构表达被动的意思。把句子划分为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汇,辨识其中句构,是理解文言的起步。

(3)如何学得?

要透彻把握文言字词句,宜从四方面入手。本节以16篇出现过3次的「暴」字为例:(见图4)

把握一词多义

文白的字词总是多义的。掌握字词不同意义,尽可能梳理各项意义之间引伸的条理,有助记忆和理解。

「暴」在汉之前原是两个不同的字(?、?),到了隶书时,字形相近遂写成同一个「暴」字。(见图5)

「?」的字形像两手持草木一类的东西在太阳下暴晒,后来在下方加上米强化所晒的东西,是本义,由暴晒、阳光照射引伸出暴露、显露的意思。「?」本指向目标急速奔走,所以有急、猛的意??o?J??由急剧猛烈引伸出暴虐的意??o?J??再由暴虐引伸出欺凌、损害的意思。

当「?」与「?」写成同一个字「暴」之后,「暴」的字义如以下所示:

由于「暴」的暴虐义太常用,「暴」的暴晒义渐弱,于是为暴晒义的「暴」加上偏旁「日」另造成今天常用的「曝」,字形里遂出现了两个太阳。暴晒义的「暴」与「曝」是同字不同形,称为古今字。受「曝晒」同化,「暴露」有时写成「曝露」,但「暴」的一系列语义,一定不能写成「曝」。此外,「瀑」和「爆」也是由「暴」的急猛义发展出来。

《荀子.劝学篇》「槁暴」是意义①,《六国论》「暴霜露」是意义②,这两意义有引伸关系;《六国论》「暴秦」是意义④。至于(图5)「暴」字另外两义,未见于16篇中,可由平日阅读文言文累积。

比较文白异同

文言与白话无疑有别,但分别并不如想像般大。掌握文白同异之处,既能减轻负荷,不必花精力记忆学习其间相同之处,更避免了二者差异引起的混淆。例如,当读到「暴」字,常联想到白话残暴、暴虐的意??o?J??这是「暴」字文白最相通之处。其实其他意思也见于白话之中:

② 显露:暴露

③ 急、猛:暴风雨、暴饮暴食、暴发户

④ 欺凌、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

文白最不同的是「暴晒」,不过,只要知道这意义今天写成「曝」,便不易混淆。值得一提「暴晒」在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节字词,指「将物体置于光下,使之乾燥」(《汉语大词典》),用的是曝晒义,但在白话中,「曝晒」是一个双音节词,指「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现代汉语辞典》),用的则是急、猛义,这又是词义的文白演变了。

比较近义字词与句式

不少字词意义相近,如忧、惧、恐、畏、惮、病、惴、栗,和凄、惨、戚、悲、伤、愁、怨,都表达负面情绪,意义有何重叠与分别之处?何以在篇章中用此字不用彼字?

又如「暴」常与「晒」(未见于16篇)连用,二字在暴晒义上几乎无别,极可能是秦汉时候不同方言。不过,「晒」没有「暴」的显露引伸义,「暴」也没有「晒」的照耀、耀眼意义。白话中,「暴」只能用来构词,但「晒」字能自由独立运用,取代「暴」成为现今主流。

句构之间也有近义关系,如「受绳则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为积威之所劫」都是文言被动句构,它们勾画了中文被动句的发展轨?:

「受……」/「……于」→「见……于」→「为……所」

然后发展出未见于16篇的「被……」字句,演变成白话最主要的被动句构,其他只保留在白话书面语之中。

分辨字词义与语境义

字词有其常用义,当进入句子,受上下文影响,意义会有变化。然而,这些在句子上下文中出现的暂时意义,一离开语境便不再适用。

如《六国论》「暴霜露」一句,指暴露于冰霜和露水中,有语译译为「冒?风霜雨露」,语境而言,无疑很生动,但「暴」本身没有「冒?」之意,霜和风不同,露与雨有别,如果把这些上下文的语境义嫁接到字词去,便误解了「暴霜露」三字的字词意??o?J??在其他文言篇章遇到这三字时,容易错误理解篇章。

当字词不断反覆出现在某个语境中,字词在该语境中的意义才会因联系了千次万次而固定下来,成为字词普遍的新义项。

文:林苇叶(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中文阅读教学与评估、香港少数族裔学生中文学习、中文教育网络分析应用等。)

[星笈中文 第0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