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400年 终解排斥难题(图)

发布 : 2021-10-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学家多年致力开拓移植技术,其中一个方向是人工「制造」所需的器官。在1990年代末,麻省总医院科学家瓦坎蒂( Charles Vacanti)与同事炮制出「人耳鼠」,方法是利用缺乏免疫力的老鼠,在其皮下植下人耳支架和牛软骨细胞,最终支架融掉,剩下实验中的「人耳」。(网上图片)


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想法,早在17世纪西方以动物血作输血用途时已经出现,但一直以来挫败重重,其中最大问题来自排斥。

使用猪器官较灵长类少争议

近几十年医生已有用猪心瓣作移植之用,猪内脏也用作生产抗凝血剂「肝素」(Heparin),有糖尿病人获猪胰脏细胞移植,而猪皮则可作烧伤皮肤的临时替代品,中国医生更用猪的眼角膜作移植用途。不过,在拥有完整功能的器官上,至今还未有成功移植给人类的个案。在1960年代,医学界曾将黑猩猩的器官移植至数名病人身上,但绝大部分人很快就病逝,最长的也只活了9个月。1984年美国一名有先天心脏病的女婴接受一只狒狒的心脏,仅存活了21天。随著移植挫折和道德争议四起,医学界将焦点由狒狒移向猪。

相比起猴子和狒狒,猪器官用作移植的好处不少,例如它们一胎多崽、成长期短(6个月就成年)、器官结构和大小与人类器官接近,另外它们本身就是饲养作食物用途,利用它们的器官,道德争议较灵长类少得多。不过,猪器官移植给人体的最大问题是排斥。

近年基因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因改造和复制技术上,令科学家能培育出已去除导致排斥成分的猪,早前科学家亦已成功将猪心移植至猴子和狒狒身上,但直至今次研究前,仍因安全忧虑而未有在人类身上进行。负责今次研究的蒙哥马利医生就说:「到目前为止大家都停留在灵长类动物(接受猪器官移植)临床前阶段,因为由灵长类跨进活人,是一大跃进。」(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