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GBA专题:北上务农港青 叹缺政策支援(组图)

发布 : 2021-10-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5岁的余威放弃廉署高薪公职,到肇庆接手父亲1200亩茶场,目前每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人民币。他感叹:(当局)不断地希望多点人回来(内地),但感觉好像忽略了我们这些已经回来了的人。(陈奕勤??o?J??



在香港出生、中学留学加拿大的余威(前右一),一开始管理茶场时发现农村人思维与城市人不同,采茶工人不愿以数量计酬劳,坚持要按日计工钱。(陈奕勤??o?J??



香港青年李嘉林自称「大自然的搬运工」,用牛粪喂蚯蚓,蚯蚓粪作为天然肥料又可种蔬果,人吃完后剩下的残馀又可给蚯蚓吃,继续循环。(陈奕勤??o?J??



在惠州用牛粪养蚯蚓的香港人李嘉林(中)与朋友在港注册香港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又在惠州成立香港青年农业创业基地,认为挂?这样的牌头才能与当地政府接触、沟通,又称不常在内地生活的港人不敢贸然北上,需要一个平台协助。(陈奕勤??o?J??



在江门做鱼菜共生的谭慧敏(前起)、梁立锋、罗伟特,已拿到过千万投资,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创新创业大奖,但仍觉得涉及土地流转、供港资格的申请手续非常繁琐。(受访者提供)


【明报专讯】山林茶场,牛粪蚯蚓,温室大棚,田间劳作似乎离生活在大都市的港人有点遥远,但有一班香港青年离开石屎森林,在山水之间做「现代农夫」。北上耕耘数年,他们的事业开花结果,但在大湾区发屾x??流中仍有困惑,问题集中于没相关政策扶持,有人认为当局「不断地希望多点人回来(内地),但感觉好像忽略了我们这些已经回来了的人」,有人则说「大把青创中心、孵化器,我进不了的,我没有科研」,连获奖的创业团队也觉得涉及土地流转、供港资格的申请手续非常繁琐。

明报记者 陈奕勤

从香港出发,一路向北,来到大湾区最高峰、海拔1626米的肇庆怀集县大稠顶,余威的新岗茶场位于海拔约1000米的山林中。35岁的余威在港出生长大,读完中一就远赴加拿大,2006年入读广州暨南大学。他毕业后在珠江船务公司的「金光飞航」港澳船上工作3年,2014年考入廉政公署(ICAC)执行处。入职仅3天,刚拍完照片,学堂也未入,他就因父亲一句「在香港你可以得到一份体面的公职工作,而来茶场你可以收获一份事业」离职。

弃公职北上接手茶场 遇市场大变设法辟销路

余威的父亲喜欢饮台湾茶,1993年就到肇庆投资茶叶生意。肇庆传统上并非茶产区,怀集地貌更以山林为主,但纬度与台湾南投冻顶山一致,温差、气候接近,只是不同于台湾的海洋性气候,当地的内陆性气候会令霜冻时间提早一点,只能少种一季茶,产量较低,但种植条件仍属上佳。父亲提出到内地接手生意后,余威透过自己研究和向朋友了解,认定农业、养老、教育、环保这4个行业在内地至少有30年可发展,而且农业还有可能横向发展到其他3个行业,加上有父亲这个农业「领路人」,终决定北上。在茶场七八年,余威无悔放弃公职,虽然ICAC人工高福利好,如果做到今天,收入会比做生意高很多,在茶场付出的精力更多更辛苦,但比起打工得?亦更多,收获的包括人际关系、情商、眼界更开阔、知识更充实等。

刚接手茶场不久,随?全国茶叶市场急速变化,主打高端茶叶的新岗茶场营业额断崖式下跌八成,余威改变销售策略,在不减价下,透过分拆成小包??o?J??令单一产品价格更易被接受,打开销路,扭亏为盈。目前余威的1200亩茶场一年采两季茶,产量约1.5万公斤,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余威还记得,一开始与农民打交道才发现,农村人思维与城市人不同,「有时候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他举例,大部分地方采茶都按日计钱,但他从公司效益出发转为以量计酬,多劳多得,一开始无人愿接受,「一个都没有」。他的解决方?x??,先去云南请专业采茶工人,包车费、包食住,他们不但技术好,可教当地工人提高效率,还是按斤(1斤为0.5公斤)计薪,「本地工人发觉,计日工真的没有人请,有些脸皮厚的人就回来问,说愿意接受按斤计数」。余威说:「现在有些新来的工人还想计日工,我和他们讲清楚不计日,但允许他们试工一星期,我每日照给你日工,然后我就计数给你看。如果计日工本身不需要秤重,但每一轮秤茶你也要照秤,做纪录,每3日就出一个纪录让你看,你这3天采下来的茶,如果按斤计可以得到多少钱,日工又是多少钱。第一二天肯定少,但熟手后有一定增长。4元一斤,每天采50斤,你有200元,但日工封顶也才120元。50斤对你来讲好困难吗?你第3日就有50斤啦,为什么你不按斤计?他们就会知道,哦,按斤计更划算。以前他们是连这个都不愿意尝试的,直接就说我要日工,这就是一个过渡。现在基本来这里采茶的都是按斤计,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进步,都会超过日工工钱。」

农民思维大不同:技术不求甚解 不愿多劳多得

余威说,农村人单纯,但较自我中心及好面子,不愿走多一步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想事情的原因、原理,「我刚来时很多东西要向农民请教,但他们只知道过程怎么做,给不了一个『为什么』,譬如,红茶为什么是红色的,(农民会说)红茶就是红色的啦,其实原理是经过深发酵」。他续称:「为什么每一年都要修剪茶树,没什么人回答得了,都说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啦。后来有专业人士解答和自己看书才知道,茶叶生长是向上的,下层也向上生长,就会出来很多细小的??o?J??需要光合作用,但被上层挡住,缺乏阳光和水分,生长会缓慢,长不出叶,渐渐就会枯萎,变成乾??o?J??但很多未完全乾、也出不了叶的??o?J??和下面抢肥料,落再多的肥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重新修剪,将上层剪掉,集中肥料在几条大枝干,供给新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余威表示,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建设令怀集设立检测中心,原本产品要送到肇庆市区或广州接受专业检测,现在本地就可以做,节省成本。但他同时指出,《大湾区规划纲要》对早期已返内地的港人在生活上的帮助大于商业上,「难听点讲,一分政策都拿不到,关我什么事?创业才有政策,我又不是创业,现在我去开间公司,这个举动算不算勾到政策呢?我又不想这么做。港人在内地又没有税收减免,住房也没有补贴,不知道得到了什么……对于一早在内地就业、创业的港人,我们觉得,现在的支持,政府走的这一步、颁布的规划,不断地希望多点人回来(内地),但感觉好像忽略了我们这些已经回来了的人」。

「蚯菜共生」农场不涉科研 未受惠政策红利

「大把青创中心、孵化器,我进不了的,我没有科研。」在惠州用牛粪养蚯蚓的香港人李嘉林也体会到,自己无法享受大湾区的政策红利。李嘉林从事的有机农业虽「没有科研」,但理念先进,技术含量颇高。他自称「大自然的搬运工」,「牛屎或其他有机物,如果不处理会有很多问题,譬如细菌滋生,我将这些没有人处理的东西让蚯蚓吃了,排出来的蚯蚓粪就是地球最天然的肥料,再拿去种哈密瓜,人吃完后剩下的瓜皮扔在那还是会滋生细菌,又可以给蚯蚓吃,继续循环……哈密瓜皮扔在垃圾桶就是垃圾,给蚯蚓吃就可以产生很好的肥料,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垃圾,只是放错地方」。

李嘉林走上这条路可算「阴差阳错」。作为香港首批持牌水上直立板教练,约10年前他时薪已达三四百港元,有时周末一天就能挣数千元。但他跳出舒适圈,跟随父亲回故乡惠州惠阳区做传统制造业生意,同时也寻找其他商机,发现农业可有发展,一开始想种火龙果,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就尝试有机种植。他请教香港有机认证中心创办人曾赞安得知,蚯蚓可令有机物、微生物等生长因子合理结合,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抗病、增肥等作用,也为火龙果种植带来纯净土壤环境。经过无数试验,李嘉林找到品质好、易饲养的蚯蚓品种,也在广州增城区觅得合适的牛粪供应地。原本用作种火龙果肥料的蚯蚓,由于出品好,直接变成李嘉林主营生意,并已占据珠三角五分之一、广东约一成的市场份额。

难接触对口单位 成立机构挂牌头终「可聊两句」

不过,李嘉林认为更有价值、可做有机肥料的蚯蚓粪则很难卖出,因价值不为大多数农民认识,他也缺少相关执照。他说:「原则上我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农业局,那我是不是可以求助农业局或者农科所、农科院解答我技术上的问题?但实际上我接触不到(相关部门),找到(对方)都懒得理你。」于是他和朋友在港注册香港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又在惠州成立香港青年农业创业基地,「起码我挂?这样的牌头,去找农科所,你都和我聊两句啦……很多事情到镇一级还是好的,进到村就很难讲了,我最旧的场地的合约是『租上租上租』,不知多少手了,所有的名字都是不对应的,连营业执照都开不了,如果不是经常在内地生活,不知道怎么登记,怎么处理这些手续,香港人不敢上来,所以需要一个平台协助他们」。

李嘉林还提到:「按照这里的规矩,我要有肥料登记证,否则就是三无产品。但我怎么拿证?跟相关部门吃饭、喝酒?我只是希望所有程序都正规。香港人上来不是说想要拿什么政策,我只是想自己的场地不要被人打烂就够了。」

申供港资格耗年半 鱼菜共生公司:所有部门行过一转

在江门做鱼菜共生的创业三人组梁立锋、罗伟特、谭慧敏并无这样的烦恼,这3个香岛中学同学2016年分别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树仁大学毕业,因在学时参加的理大鱼菜共生实验项目需要更大地方,最后落脚江门,前3年的研发期得到当地的免费场地支持,连宿舍也不用钱。除此之外,梁立锋说并无得到其他政策支持,先前菜场扩建,涉及土地流转问题,过程繁琐,500亩地一年半才流转了八九成,另外申请蔬菜供港资格也耗费近一年半,「基本上所有部门都行过一转」。

去年??o?J??他们成立半年多的广东天菜农业公司终获蔬菜供港资格,目前已拥有一个6200平方米智能温室,种植水耕蔬菜,每年产量达300吨,主要卖向香港,梁立锋形容一直供不应求,因为他们的蔬菜外貌乾净、味道更好,而且食品安全上有保障,具市场竞争力。天菜还在江门开平市赤坎镇建立第二个现代农业基地,占地400??o?J??每年产量可达8800吨。他们2017年就从香港拿到1200万元投资,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鱼菜共生联合气雾栽培植物循环工厂项目」更拿下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