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特质学懂保养(组图)

发布 : 2022-4-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握刀有法:正确握刀手法:拇指及食指应夹?刀身,其他手指握?刀柄。若食指放在刀背或以拳头握紧刀柄,使用时容易受伤。(朱安妮摄)



刀柄有讲究:钢柄(左)与刀身无缝相连,不易藏菌;塑胶刀柄(中)耐用、不易入水;而木制刀柄(右)不滑手,适合处理海产食材。(朱安妮摄)



面包刀:切硬包宜用面包刀,刀锋上的锯齿能帮助抓紧面包表面,较易切开。(朱安妮摄)



(图A)



(图B)



(图C)


疫下人人化身「厨神」,总得有把好刀在手,才能轻松自煮佳肴。走入刀具店,只见上百把厨刀陈列眼前,文武刀、主厨刀、三德刀等,每款也有不同材质、长度、价钱等,看得人眼花撩乱!有厨刀专家指出,一般家庭只需两把厨刀,就能处理大部分食材,而且买刀毋须追求高价位、名牌,一把自己有信心操控的刀,了解特性、细心保养,更为优胜。

文:张淑媚

一把得心应手的刀能提升下厨动力。曾任厨师、热爱刀具的景德行刀具部负责人尹志轩说:「一般家庭需要一把西式主厨刀或日本三德刀,再加一把多用途的小刀或水果刀。爱吃面包的,可考虑多买一把面包刀。」如果经常斩骨,为免用坏主厨刀或三德刀,还可添置一把文武刀。

◆西式主厨刀:不易崩裂 适合粗用

西式刀有主厨刀、面包刀、起骨刀、削皮刀等不少专门刀款,当中主厨刀最常用,其刀身窄,刀锋弧度较大,除了一般的切、剁,还可配合西式「rocking」(刀尖不离砧板切碎)的切法,「这种切法,中式刀和日式刀就做不到」。西式刀大多用同一钢材,材质偏软身,主厨刀的锋利度稍逊于日式刀,但相较之下不易崩裂,能应付南瓜、南姜等硬身的食材,适合用刀较粗的人。惟主厨刀不建议用于斩骨,「鸡骨的骱位没问题,斩已煮熟、变得较软的鸡骨则勉强可以,但仍有崩刀的风险」。

◆日式三德刀/牛刀:薄而锋利 不能斩骨

日式刀的外形与西式刀相近,刀身同样窄,刀锋弧度较西式刀稍平,刀刃与砧板的接触点较多,除了适合西式切法,还有利斜切,「西式刀如果用这种方法切食材,效果未必理想」。日式刀因其刀锋较薄、较锋利,普遍受客人欢迎。惟它亦较易崩、受损,使用时需多加注意,尤其是「不能斩骨,未解冻的食物亦不可以切,起码解冻五成再切」。

一般家庭常用的三德刀和牛刀,无论外形或用途都很接近。三德刀较短身,刀长介乎165至180毫米,较为灵活,刀锋弧度较牛刀平缓;而牛刀接近西式主厨刀,刀锋弧度较弯,刀尖较尖,方便挑筋,亦备较多长度选择,210毫米是常用刀款。如果切牛肉,或需用更长的240毫米、270毫米牛刀。三德刀和牛刀各有不少捧场客,「每10个家庭客,6个买三德刀,4个买牛刀」,尹志轩建议按砧板尺寸,以及常处理的食材决定选哪一把,如切的蔬菜、牛肉较大,可选刀的长度较多选择的牛刀。

日式刀的钢材选择多样,常见VG10或AUS10不锈钢,「两者价钱相宜,性能不错,不易生锈,容易保持锋利,磨刀也不太困难」,它们的生产地不同,但材质相似,硬度接近,整体分别不大。「新手入门,可买VG10或AUS10,如想厨刀用久了仍锋利,可选择粉末钢,如SG2或ZDP189。」

◆中式文武刀:切斩皆宜 刀身可「送货」

外形霸气的中式刀,刀形方方正正,刀锋弧度平坦,是不少中餐厅、老一辈家庭客的常用刀款。中式刀分不同刀款,有擅长切食材的片刀,亦有专门斩骨的九江刀,两者中间还有家庭常见的文武刀,既可切又可斩,「但就不会两样都做得很好,永远都有牺牲」。文武刀比起主厨刀和三德刀价格较相宜,尹志轩认为其最大优点是刀身阔,切完一大堆食材后,可一次过拨到刀身,再移去另一个器皿,方便得很,且刀锋较平,容易切断食材。

◆面包刀:硬包必用 水果刀:方便安全

喜欢吃面包的家庭,他建议另备一把有锯齿的面包刀,锯齿能抓紧面包表面,较易切开。为何切面包不宜用普通的刀?「用普通的刀切软身面包没有问题,但切硬包如酸种面包等时容易『滑走』,切不入之馀还可能切到手。」如果用日本牛刀这类钢材较硬、较易损耗的刀切面包,刀可能会崩!

至于切生果应用水果刀,一来因刀身较短,方便切小型水果;二来部分厨刀钢材不宜切酸性食物;三来水果多直接食用,如切生食的厨刀洗不乾净,可致食安问题。

■厨刀材质

一把厨刀的锋利度,取决于材质。厨刀常见以钢材打造,主要分为碳钢和不锈钢两类。

■碳钢:比不锈钢锋利 易生锈

论锋利度,碳钢较不锈钢刀更胜一筹,尹志轩表示,「碳钢刀材质成分简单,只得铁与碳,很容易磨得很利」,因此日式刺身刀多用碳钢制造,轻轻一切,已能切出一块切口平整的刺身。不过,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专任导师蔡绍康指出,碳钢比例以铁为多,容易氧化,「当切酸性食物时,碳钢更容易氧化致生锈,甚至有人说食材会沾上铁锈味」。

尹志轩补充,碳钢生锈速度很快,「切完水分重的食物,将刀放下数分钟,刀锋已有少许啡色出现,长时间就会形成锈渍」。所以碳钢刀的用家,旁边一定要有一块乾爽或微湿的布,不时抹刀,抹去水分后才做其他事。平时用完刀后,可涂抹小量食油在刀身,目的是阻隔空气,预防生锈。

■不锈钢:保养轻松 较难磨利

「因碳钢易生锈,用家未必想费神保养,因此我们的客人近九成都买不锈钢刀。」尹志轩指出,新手入门和家庭客都会选择不锈钢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易生锈,蔡绍康称不锈钢至少含11%铬(chromium),可在表面产生一层透明的氧化膜,将刀身与外界分隔,不易沾到水分,故较少生锈,但使用后都要抹乾水分,整体而言保养轻松。不过,即使经过研磨,不锈钢刀的锋利度也不及碳钢,尹志轩说因不锈钢由多个金属元素组成,「金属成分愈复杂,就可能愈难磨得利」。

■陶瓷:轻巧欠柔韧 变钝难自行磨

除了不锈钢刀及碳钢刀,陶瓷刀也不少人用。陶瓷刀以轻巧、锋利见称,蔡绍康称其表面还能打造到很平滑,不易藏菌,颇受主停唪迎。不过,陶瓷硬度高,缺乏柔韧度,「不能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容易断开,所以它只能切或拉,不能斩与劈」,而且陶瓷刀以白色为主,或易沾上食物的自然色素,影响美观。

与不锈钢刀或碳钢刀不同,陶瓷刀用钝后难以自行研磨。蔡绍康解释,陶瓷本身已经很硬,要用一件比它更硬的东西才能磨利,或需用到工业钻石,市面上其实不容易找到一些便宜的物料让用家自行磨刀,因此陶瓷刀生产商一般不建议用家自行磨刀,出现损?或变钝后建议送交生产商维修。

新手买刀,尹志轩建议握上手试,感受上手后的平衡感;购买时留意刀的长度、用途、手柄款式外,更重要是选一把「价位舒服,自己有信心操控的刀」。

● 保养贴士

磨刀石磨出「毛边」重拾利刃

再锋利的刀都有生锈的一日,需要定时打磨,才能重见利刃。

尹志轩有见于很多用家不懂得磨刀,约4年前曾拍片教授磨刀技巧,解答大家的磨刀疑惑,怎料影片推出后,反而更多人上门请他帮忙磨刀。他认为只要掌握到磨刀技巧,在家都能简单把厨刀回复锋利。

磨刀棒助回复平整

磨刀常用磨刀石及磨刀棒,尹志轩指两者功能不同,磨刀棒修复已变形的刀锋,回复平整;而磨刀石则让刀锋回复锋利,两者同用可延长刀锋的锋利度,不过一些钢材较硬的刀就应避免「硬碰硬」,使用磨刀棒时应尽量轻力。

自行磨刀,一般家庭可因应刀款和钢材选用合适的磨刀石,磨刀石的数字愈大,代表磨刀石颗粒愈幼细,磨得愈锋利,如中式刀和西式刀,可用1000号的磨刀石,而日式刀就可用更幼细的磨刀石。磨刀时间长短,视乎每次磨刀隔多久,「如果家用,一把刀3个月磨一次,每次磨约3分钟就能回复锋利」。

「毛边」是磨刀成败关键,他指磨至轻摸刀锋时有「刮手」的感觉,即代表产生毛边。当毛边先后在刀锋两面出现,将它移除后,刀便会回复锋利,「但很多人未磨到毛边出现就翻转另一面,刀才怎样磨也磨不利」。

磨刀步骤:

1. 将磨刀石放在专用底座或湿毛巾上,喷湿表面

2. 用食指及拇指夹?刀身,其馀手指握紧刀柄,磨刀角度预留约一只食指高度(图A)

3. 刀背向外,推出时用力,向后拉回时放松(图B);当磨到刀尖时,提起刀顺?弧线研磨

4. 重复动作,直到刀锋产生毛边

5. 翻到厨刀另一面,横放刀身,刀背向内,向后拉时用力,向外推时放松(图C),磨刀尖时同样提起刀磨利,直到出现毛边

6. 再翻转刀身,刀背向外,轻力把刀向外推,磨甩毛边

7. 洗净厨刀并抹乾,完成

勿刮砧板 洗完刀即抹乾

厨刀开罐头?日式刀斩鸡骨?啪哒,一把厨刀的生命就这样走到尽头……

尹志轩除了卖刀,平时还会为客人维修厨刀、磨利刀刃等,他见过不少厨刀因使用不当而出现损耗,「最夸张见过刀上有手指大的缺口」。

他指出,最常见是用家以千几二千元的薄刀斩食物,一碰上硬物就崩,他提醒「一定要分开刀用,这样不同的刀都会好用、耐用些」。即切肉与斩骨,最好分开两把刀。

不少用刀习惯都会伤害刀刃,他指「刮砧板」的习惯要不得,而将刀尖抵?砧板,仅左右移动刀身切碎食材,看来方便实际很伤刀,「因为仅用刀尖的支点顶住砧板,砧板容易刮出小孔,刀很快变钝」。

锈渍用砂纸磨

一把刀好好保养,用上十年八年不是问题。用完刀后,清洁时宜用海绵清洗,百洁布或刮花刀身,而且不论是清洗完或沾上水分后一定要抹乾,不能待自然风乾。若出现锈渍,可用砂纸或去锈擦胶磨去。砧板亦要留意,无论什么材质的刀,都应配搭软身砧板,如木或胶砧板等,曾经流行一段时间的不锈钢砧板、玻璃砧板、竹砧板等材质很硬,容易把刀用到钝、用到崩,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