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纪录片(组图)

发布 : 2022-9-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69年《皇室家族》一幕,英女王带同爱德华王子光顾小商店。



1997年9月真实的电视演说画面,女王正式悼念戴妃,摘自纪录片《伊利沙伯肖像》。


剧情片以外,关于英女王的纪实影像同样多不胜数。她统治这几十年,碰巧又是影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不说别的,单单是她1953年于西敏寺接受加冕,其详细的过程,就有艳丽的彩色影像留世。与她父王十多年前一式一样的隆重场合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两天看过又值得推荐的英女王纪录片,有以下3部:

官方纪录片走近女王

一是1969年的电视纪录长片《皇室家族》(Royal Family),可在YouTube找到。它是著重旁白的官方纪录片,少不免政治宣传意味,但胜在能够走入女王生活与工作的空间,捕捉珍贵片段。无论一年四季或一天的作息皆拍得详尽。女王那时候四十开外,保养得宜;贵气漂亮之馀,爱笑面迎人,十分亲和,不像晚年那么爱板著脸。一国之君殊不简单,每天不知要处理多少文件、见外宾,一年到头安排不少外访,所到之处总是万人空巷,每次现身都惹来欢呼与鼓掌声。影片所见,她没有丝毫疲态。

影片一些冷知识特别吸引。英女王即使在邮轮上,皇家直升机每天会为她送来公文,给她批阅。公文以红色盒子密封,上面印有EIIR标志。盒子只有女王及她的私人秘书有钥匙。另外,白金汉宫每年来访者极多,每次嘉宾晋见女王前,总管都会向他们钜细无遗地讲解礼仪。要注重的细节繁多,稍一不慎就会做错。《英女皇》里头,就以贝理雅首次晋见不识礼仪来大做文章了。

另外两出纪录长片是今年的出品。刚过去的2022年6月,是为英女王登基的70周年纪念。两纪录片顺著周年纪念推出,制作者恐怕没料到,70周年原来也是最后一年。于是,无论从总结以至盖棺论定的角度,两片来得正合时宜。

先有编年纪事的《温莎伊利沙伯》(Elizabeth Windsor),导演Patrick Dickinson。本片可以作为认识英女王家族的入门片,几十年她如何走过来?每个年头有哪些重要的事件、遇上哪些考验?影片从1926年,即伊利沙伯二世诞生开始讲起,一直到去年菲腊亲王离世为止。除了历史片段,《温莎伊利沙伯》还访问一些熟悉王室的人物,包括前雇员和传记作者Andrew Morton等。访问的拍摄颇有Errol Morris影片的本色,受访者对著镜头(观众)侃侃而谈。

另一出更好玩,《伊利沙伯肖像》(Elizabeth: A Portrait in Parts),导演是《摘星奇缘》(Notting Hill)的Roger Michell。他去年离世了,本片为他的遗作。

与《温莎伊利沙伯》的编年方式不同,《伊利沙伯肖像》分成20小段,以自由的分类方式串连英女王的一生。比如它有一部分叫「阁下」(Ma'am),信息犹如上文《皇室家族》提到白金汉宫里头的礼仪总管。总管向来访的嘉宾叮嘱,第一眼见到女王要说「女皇陛下」(Your Majesty),往后则尊称「阁下」。

Michell果然是资深说书人,《伊利沙伯肖像》不单有大量历史影片,还加入丰富的影音元素。流行曲令气氛活泼,歌词又语带双关。影片更不时插入短暂的旧电影画面,发挥蒙太奇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叫「可怕的一年」(Horribilis),正是围绕1997年。Michell似在暗示,1997年的戴妃事件不只是趟公关危机,而是动摇英国王室地位的灾劫。民众在白金汉宫外面群起声讨王室成员,纪录片随即剪进苏俄《十月》中沙皇被推翻的片段,以尼古拉斯二世的灭门惨剧含沙射影。

《伊利沙伯肖像》 记被忽略细节

《伊利沙伯肖像》因为采用分段式,主题不受年代的束缚,令它照顾到大叙事往往忽略的细节。戏里有一段叫「马鞍上」(In the Saddle),介绍英女王从小善于骑术,也喜欢看赛马。每到马匹冲线时,她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显现她调皮一面。另一段叫「在海上」(At Sea),讲她与海洋的情缘。1953年加冕后,她与家人经常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外访。该邮轮1997年退役,仪式上,她眼泛泪光,流露依依不舍之情。

英女王毕生吸引无数镁光灯,影像宝库丰富到不行。她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六。算长寿了,很多人仍觉惋惜、不舍。大英帝国的icon、世纪传奇女子、香港人从前的事头婆、无数人口中的陛下与Ma'am,愿您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