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宝库:「国潮」消费崛起 青年兴起穿汉服(组图)

发布 : 2022-9-2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刚过去的中秋,青海西宁市二十里铺镇举办古?中秋汉服屾x??活动。有市民身穿传统汉服迎接中秋。



2021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有工作人员身穿汉服,向游人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传承端午文化。(中新社)



合肥市的汉服爱好者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乘坐小船游玩。(新华社)



易婷(右)及蒙俞宏(左)自创DIY汉服,把产品重新包装定位,成为潮流玩物。





【明报专讯】近年内地消费市场流行「国潮」,即流行老字号、中国制造的传统品牌,以及与传统中华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内地更掀起汉服热潮,衍生出租赁体验、拍照、私人订制等多元产业链,社交平台上以汉服文化为主题的内容流量大增。

■新闻撮要

市民穿汉服庆故宫馆开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部分人穿汉服「应景」,场面热闹。自称身穿宋朝士兵服装的颜小姐称,自幼对汉服感兴趣,适逢香港故宫开幕,特地穿上士兵服装。她说曾到访台湾的故宫博物院,认为其展示清晰,故期望香港故宫具同样水平。同样身穿汉服的「国风雅集社」会长陆小姐认为,故宫与汉服文化息息相关,故特地打扮,「复刻」敦煌壁画记载的唐代女性造型。是次入场,她最期待欣赏马文化相关的展品。

汉服运动

汉服运勾x??自2000年代初民间发起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旨在「复兴华夏文化」。一些汉服运勾x?u动者认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希望透过服装唤醒汉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不过,学者对复兴汉服运勾x??不同意见,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发掘精神核心,汉服只是服饰,是「传统」的皮毛,而且已过时、失去生命力,更指传承汉服或拖累中华文化向前发展。武汉纺织大学教授陶辉对复兴汉服则持不同意见,她认为不论从史料还是从考古实物中发掘及认识传统服饰,是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汉服出行日

每年11月22日是汉服爱好者纪念汉服复兴运动设立的节日,这天全球众多青年穿汉服走上街头,各地汉服协会亦举办各类活动,向世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汉服出行日的由来据称是2003年11月22日河南郑州一名叫王乐天的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出行被媒体报道后获得广泛关注,此后汉服复兴运动逐渐在各地兴起。人们将该天定为「汉服出行日」作为纪念。

■基础知识

汉服非单指汉朝服饰 华服包少数民族

据现时坊间汉服店分类,汉服的款式多以交领右衽(即左襟在上)为主要特点,大多宽衣大袖,袖远远长过手臂。

新华网2019年4月报道,汉服指汉族人的民族服饰,而非单指汉朝服饰,而华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包括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

主要研究长衫的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吴国禧表示,汉服可以理解为汉族人穿著的服??o?J??但这说法也有一点争议,他指出翻查古文只有很少文献提及「汉服」;而「汉服」二字并非形容某一类型的服饰,而是相对于胡服,中原地区的服饰为「汉服」。

不少汉服爱好者,把元、清等由外族统治的朝代从汉服体制中剔除,吴国禧不认同这种做法。他指「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汉族在不同朝代与外族的交流都非常频繁,例如唐朝盛行的唐草纹,有研究指这种花纹是从波斯、西域传入的,当时汉人的服饰一样包含外族文化」。吴国禧认为汉服是复杂且模糊的概念,没有一套「完全只属汉人」的服饰,若单以政权来划分哪种服饰属于汉服,做法并不严谨。

2021年7月清华大学召开「中国当代华服定义与规范学术论证会」,将华服定义为「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精神风貌,且融合当代审美的礼仪服装」。会上提到华服传承中华民族特质,体现当代社会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辨识度,适用于国际及文化交流、商贸往来,及日常节庆、典祭等礼仪场合。

■知政策

国务院提倡 ??u广中华民族服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及??u行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服装服饰。

■知识增益

DIY汉服公仔寓教育于玩乐

喜爱传统文化、从事少儿服装设计工作的易婷和蒙俞宏,2022年初在内地创业成立「大艺裁家」,主打DIY传统特色汉服套装。蒙俞宏表示,灵感来自于韩国类似的DIY时??o?J??她们制作的DIY汉服公仔,采用数码印刷工艺将汉服花纹印在布上,并简化做衫技巧,如应该用针线缝合的位置改用双面胶纸,让小朋友只要用剪刀将衣服不同部位剪下来,就能让公仔穿上各式汉服。她们希望在DIY过程中让小朋友接触不同朝代、民族服饰,寓教育于玩乐。

学习及答题指引:life.mingpao.com/htm/dl/20220929BQ.doc

■答一答

「汉服兴起有利宣传中国的软实力」,资料如佾x??持这个看法?解释你的答案。

(本刊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公民学堂 第0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