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悭电电子眼(图)

发布 : 2014-12-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城大电子工程学系教授锺树鸿(中)及助理教授陈俪行(左)团队研发的技术,可提升电子眼传送影像的稳定性。现时电子眼用者所看到的影像只有60像素,质素比图中荧幕上的影像仍差一大截。(城大提供)


【明报专讯】因患外视网膜疾病失明的人士可用电子眼看模糊影像,他们需佩戴特制眼镜,把影像及电力传送到植入眼球内的装置,但眼镜会随人体郁动而移位或滑落,影响影像质素。城大电子工程学系学者研发出新装置,增加影像质素稳定性,及提高电力传输效能50%,可减少「叉电」次数,亦减少传送电力时产生的辐射。城大拟跟内地及美国研发电子眼的公司寻求合作,在新一代电子眼引入其技术。

现时装置仅辨人影

城大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俪行指出,美国有公司研发了第二代电子眼,去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欧洲当局认可,但本港未正式引入。现时一只电子眼约售7.3万欧元(逾70万港元),用者看到的影像仅得60像素,能辨识方向、眼前有杯碟及人影,但未能辨识对方性别和容貌。

陈补充,此电子眼适用于外视网膜疾病患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指中国北部每千人有一人患此病),以及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研究指40岁或以上中国人有7%患此病),但不适用于天生失明人士。去年被挖眼的山西男童小斌斌,其眼球受损,需使用另一类电子眼。

美国公司研发的第二代电子眼,是在眼镜安装摄录机及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将拍得的影像和电力传送到植入眼球的接收装置,为人工晶片提供电能,晶片再把影像转换成电子讯号,刺激尚未受损的视网膜视经细胞,令用者重拾部分视觉。

3D接收线圈稳定影像质素

城大电子工程学系教授锺树鸿指出,用者要带著如笔盒大小的充电器为电子眼充电,惟用者郁动时,眼镜会移位,影响传送影像的质素,亦会浪费电力。该学系改动植入眼球的接收装置,把接收线圈由单维结构改成三维结构(3D),再配合多维电能匹配装置,可提升影像的稳定性,并把电能传输效能提升50%。锺举例,假设现时用者要每天充电一次,将来可延长至一天半。

陈俪行表示,第二代电子眼是的摄录机安装于眼镜上,用者要郁动头部才能转移视线,而美国公司正研发的第三代电子眼,则会把摄录机安装于眼球内,郁动眼珠就可转移视线,而且减省把影像由眼镜传送至眼球的繁复过程,可望把影像像素提升至200到1000。城大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第二及第三代电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