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换收入可以吗?(图)

发布 : 2019-5-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适逢早前是第3届香港理财月,不同类型的理财教育活动接二连三登场。理财社工在不同的家长理财教育活动中,了解到不同家长对子女理财教育的困难,而最常听到的其中一个疑问,可以说是这一个:「我可以让子女做家务换取金钱吗?」

学会精打细算 忘了责任

这个疑问让我回忆起以往曾听过一位妈妈分享。这位妈妈在她女儿小一的时候,开始以上述方式吸引女儿做家务,例如:每次晚饭后负责洗碗就可以有10港元、抹乾净所有房间的地板有10港元、自行收拾玩具又有5港元,诸如此类。

最初的一年,女儿做家务很卖力,因为她能够以做家务换取金钱再买她「想要的东西」,母女两人都很满意,进展很顺利。过了一年,女儿开始问:「如果我洗10只碗有多少钱?」、「如果我只抹自己房间的地板有多少钱?」、「如果我只收拾部分玩具有多少钱?」妈妈终于意识到原来女儿开始「精打细算」,她「想要的东西」需要多少钱,她就只做到相等金额的家务为止,在此以外的家务,女儿就置身事外了。女儿或许学懂了「精打细算」,但忘却了责任,妈妈最终为此烦恼不已。

香港的家庭普遍认为「做家务是家庭责任的一部分」,如果家长亦认同这个观念,那就实在不应该以支付金钱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做家务。或许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家长为何那么执著于「让孩子完成某样事情以换取金钱」呢?其实家长无非是想教导子女「收入」这个概念,并再延伸教导孩子「钱是得来不易」的价值观,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想孩子学懂「珍惜所有」、「减少浪费」、「努力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等等。

「贴地」教育 学懂珍惜

其实有关「收入」这个概念,家长可以尝试利用日常生活的机会,例如当我们与子女去餐厅进餐的时候,不时见到餐厅在招聘员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去教育子女何谓工作及时薪,因为他们会真实见到侍应或收银员的工作,从而评估到工作的艰辛程度与收入如何挂#。当然,希望家长在与子女讨论工作收入等事的时候,亦记紧要尊重不同的职业,让孩子明白每一种职业都在协助整个社会的运作,对每一种职业的人士都应该心存感激。如果家长坚持想子女透过做某些家庭事务来建立收入的概念,则可以考虑用一些间中或偶然会出现的任务来支付报酬,例如:协助抛弃旧家俬、装嵌新家具或一年一次的大扫除等,大原则是跟做日常家务的责任分开。

至于其他与收入有关的概念,孩子或许还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才能渐渐明白。试想一下,人要学懂「珍惜」,其实需要理解到无论事或人都有是有限的:生命有限,资源亦有限,有时连成人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能明白这些概念。

而要令孩子明白「有限」这个概念,便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角度向孩子传授了。所以,理财教育本质上是一个「贴地」及多方位的教育,并不单单局限于金钱,希望家长都能够尽量利用日常生活的教育时机,做好真正的理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