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浪潮有反中意识 三十效应难挽中国心

发布 : 2019-5-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2009年,支联会在六四20周年以「毋忘六四.继承英烈志,薪火相传.接好民主棒」为口号,吸引15万人参加烛光集会,当中不乏年轻人。中文大学学生会前会长黎恩灏肯定当年集会令年轻人认识六四,往后继续关心中国事情。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认为,今年的形势与10年前大不相同,年轻人拥抱本土思潮,难出现20周年的「(周年数字)齐头效应」。

蔡子强:年轻人不关心 不能苛求

蔡子强说,香港历史上出现四轮掀起本土化浪潮的时期,一是1967年的暴动,二是六四事件,三为2003年「七一大游行」至2010年反高铁事件,往后便是2014年的雨伞运动。他分析称,六七暴勾x??期,香港新生代对中国大陆印象模糊;至六四事件,市民产生和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情怀;而「七一」及「反高铁」没有太强烈的「反中」意识。及至伞运,由于当时有「自由行涌港」、「国民教育」及「人大8.31框架」为背景,伞运是「很明显对中港融合的排斥」。因此,含有「反中」意识的「本土化浪潮」,自伞运后兴起并获得年轻人支持,「年轻人有新的想法,不能苛求他们关心他们不想关心的中国事」。

蔡子强亦不认为六四30周年能重新吸引年轻人关注事件。他说在20周年时,香港市民包括年轻人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后,于2008年对国家的身分认同达到高峰,并关注其后出现的「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工程」,在这背景下,六四20周年的「齐头效应」能吸引大批年轻人关注;然而,今年的社会状?不同,年轻人和内地的关系疏离,加上含「反中意识」的本土化浪潮,故他认为六四30周年的「齐头效应」 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会如10年前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