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角度:蝉鸣荔熟,慎患荔枝病(图)

发布 : 2019-7-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荔枝被称为岭南佳果,色、香、味俱佳,不单让食客大快朵颐,也令骚人墨客写诗吟咏,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亦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过,民间又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容易「上火」,故不宜多吃,属某些体质的人更不宜吃。

自从1995年,每年大约在五、六月间,一种神秘的疾病在印度比哈尔邦(Bihar)墨沙发坡县(Muzaffarpur)肆虐,大批儿童发病,轻者头晕恶心、腹痛腹泻,重者发高烧、 抽搐、 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甚至危及生命,专家确诊为急性脑炎综合症(acute encephalitis syndrome 简称AES)。

在2008至2014年间,已记录有超过四万四千个案、并有约六千人因而死亡,在2019年,直至六月,已有一百名儿童死于这病。

美国及印度两国的医学专家向患病和没有患病的儿童进行血液和脊髓液检查,经分析后并没有发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感染,也没有杀虫剂或其他化学物品中毒的迹象,反而是患病的儿童多数曾大量进食荔枝、尤其是在早一晚没有吃晚餐,并在饱尝荔枝没有进食晚餐。

研究人员的结论是这病的病因是血糖过低,饥饿的儿童吃未熟或掉在地上的荔枝,这些荔枝含高量的次甘氨酸A (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简称MCPG),会抑制人体产生葡萄糖,荔枝的果肉和核都含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未熟荔枝所含的量比已熟荔枝的还要高。

研究还发现,不吃晚餐的儿童,在吃完荔枝后的发病率会明显高一些,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肝糖原(glycogen)储备不足,由于荔枝本身能量不高,大量进食后,却不吃其他食物,能量很快便被消耗掉,而身体需要靠其他新陈代谢过程来维持血糖,但荔枝中的次甘氨酸与MCPG阻碍了身体的糖质新生与代谢作用,无法及时供应血糖,加上没有吃晚餐,血糖就更低,甚至出现急性低血糖,脑子得不到适量葡萄糖的供应,便会出现脑炎的症状。

比哈尔邦是全印度最贫穷的邦郡、而墨沙发坡县是印度最大的荔枝农业区,患病的儿童大都是来自贫苦的家庭,每天能进食一顿健康的饭餐已有困难,所以早已营养不良,他们经常是在空腹的情况下到附近的荔枝园吃荔枝果腹。

五、六月是墨沙发坡县种植荔枝的收成期,加上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和潮湿,大量出汗容易导致缺水和矿物质失调,这些和其他不明因素令他们容易患病、和令疾病快速恶化。

相似的脑炎疫症爆发也在印度其他荔枝农业区出现,甚至也在越南和孟加拉等国出现,在中国,也有儿童进食大量荔枝而发病的传闻。

在香港及美加等先进和富裕的地区和国家,营养不良少见,但为安全起见,香港食物安全中心(Hong Kong Centre for Food Safety)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荔枝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内(约10粒),儿童一次食用不超过5粒为宜,切忌空腹食用,最好是在两餐之间食用。此外,由于荔枝可引起血糖波动,食物安全中心又建议,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