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政见在同一屋檐下(图)

发布 : 2019-10-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illustrated by : Stephen Y.C.Lo


近月不少家庭因为政治取向不同而「大吵特吵」;亦有不少家庭坚决不谈政治,同?吃饭时宁静得连咀嚼声也听得见。相信无论政见如何,只要爱这个家,同一屋檐下双方都会去保护他。美国心理学会提出以下原则,避免家人之间的讨论激烈升级:

容忍尊重异见 毋须认同

1、找共通:很多时即使双方观点截然不同,其实大家都有共通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好。要知道对方与自己的共通之处,就务必要用心聆听对方的关注,例如一方认为自由平等的可贵价值「对社会好」,另一方则强调维持市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对社会好」;然而双方就是共通地想「社会好」。

美国学者Kenneth Thomas和Ralph Kilmann提出「冲突解决模型」(Conflict Mode Instrument),将处理分歧或冲突的方式分为5种:竞争(compete)、迁就(accommodate)、回避(avoid)、妥协(compromise)和合作(collaborate),其中的「合作」就相当值得借镜。讨论时双方约法三章:

˙ 每人都有机会轮流表达意见,在限时内(例如3分钟)表达自己的一至两项见解,时间够就一定要停

˙ 表达意见时不说人身攻击的说话

˙ 聆听者毋须认同对方的看法,但需要容忍和尊重

˙ 聆听者可以作言语反映,例如A:「XX这样做已经影响到民生,再这样香港的经济会愈变愈差!」B:「你觉得XX的做法影响到市民日常生活,担心香港的经济会愈变愈差。」

家人B未必认同家人A的说法,但家人B用言语表示理解对方的说法,同时知道原来大家都希望事情尽快平息(共通点)。如果在此共通点之上,能够找到大家均同意的方向就更理想(例如:在经济差的日子上,有更多人需要慈善支援,不妨捐款或当义工协助)。

2、明限制:家人在分享意见时,可能很难接受亲近的人持相反意见,但我们尊重对方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因此不用坚持要说服对方,同时珍惜他们的观点如何让我们对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3、知进退:家人双方经过一阵子交换意见后(例如10分钟),会逐步明白大家能否找到共识;即使意见分歧,至少其中一方需要逐步终止讨论,以其他话题取代,例如「好了,是时候决定明天看哪一场《玩具故事6》了」。

4、忆美好:有时在激辩后,双方也的确会气上心头。要避免一时之气进一步影响亲人关系,切记不要因此取消已订定的相处时间或约会。要做到此点,大家均不妨回忆一起从前活动的欢乐:「你记得上次看《玩具故事5》时,太空战士跳舞多惹笑!」

愿香港能尽快走出阴霾:「爱香港的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