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汉字简化历史久趋势显著

发布 : 2019-12-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近几年全国两会都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教育部日前首次答覆,指汉字由繁趋简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简化字发展已有3000多年历史,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称具群众基础有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今年3月在北京全国两会提交提案指出,简化汉字60多年来,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学术界专家有过许多论述,而且在实践中也出现大量实际问题,主要是「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文化的历史传承」。

目前使用汉族中文的国家和地区中,除中国大陆地区和新加坡以外,在台湾、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等均使用繁体汉字。

观察者网报道,教育部上周五(6日)在官网公开相关答覆时称,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草书、行书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现行简化字即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蒐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在广泛徵求意见基础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试行后确定的,具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群众基础。

此外,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汉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现在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难主要在于记录这些信息的语言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同样,现在古典诗文都已经有简化字版,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也一样读不懂。

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以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教育部也在推动中小学经典阅读,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体系创新计划等,使青少年在学习经典过程中接触繁体字文本,认识繁体字。

教育部还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使用要求: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经典碑帖也会涉及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