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STEAM:昔名黄泥涌 村民种稻为生(组图)

发布 : 2025-2-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在1841年,跑马地有明渠(红圈)流往维多利亚港。



图为1880年代的跑马地马场,可见当时人们隔?明渠观看赛马。



渠务署于跑马地游乐场建造地下蓄洪池,黄色范围是蓄洪池位置。



画作绘于1841年7月15日,描绘当时英军举行葬礼,并将士兵安葬于跑马地。



锺妙芬


【明报专讯】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Anita)说:「城市发展看似是人类征服自然,又排水、平山、填海,但其实是要面对大自然威胁,(例如)水灾、台风。」

从稻田变马场

跑马地昔日名黄泥涌,早于明朝已有人聚居,黄泥涌村村民主要以水稻种米为生。1843年,香港发生严重疟疾「香港热」(Hongkong Fever),大量平民及军人染病甚至离世,由于黄泥涌谷地受山及沼泽包围,又有腐烂的灌木丛及稻田,加上气候潮湿,当时政府认为影响卫生,故于1844年禁止种米,排乾黄泥涌沼泽的水。后来于1845年在谷地兴建「跑马地马场」,并于1846年举行首场赛事,至今已近180年历史。

为改善卫生环境,以及配合城市发展,跑马地曾修建运河、重整水道。展览透过1841年、1859年、1928年及1978年的香港岛地图,展示跑马地、湾仔,以至整个香港岛海岸线的变化,亦可见跑马地曾有一条明渠,后来明渠改为环绕马场再流出大海,及后明渠改为暗渠,并在地图上消失。

地下有蓄洪池

跑马地位处低洼,曾经历多次暴雨及台风,例如1889年大暴雨及1976年台风爱伦,造成严重水浸。为解决洪水问题,渠务署2012年于跑马地建造蓄洪池,分别于2015年及2017年投入运作,这蓄洪池正正位于现时跑马地游乐场地底,容量约6万立方米,相等于24个标准游泳池。暴雨期间,蓄洪池暂存从该游乐场和上游集水区收集的部分雨水,暴雨后雨水便会透过自然回流及水泵经下游雨水排放系统,顺势而下排出大海。

■知多点

快活谷如何得名?

跑马地英文名是Happy Valley,故又名快活谷。这名字源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于1759年出版的小说《拉塞拉斯》(Rasselas),或又名《阿比西尼亚国王子传》(The Prince of Abissinia),故事中的王子居住在这世外桃源。Anita说,疟疾发生后,人们以「快活谷」一词反讽大量民众因疟疾死亡,并安葬于黄泥涌谷地。

■知多点

摩理臣山在哪儿?

在湾仔东、黄泥涌道及皇后大道东交界附近有「摩理臣山道」,爱群道一带亦有摩理臣山游泳池,究竟哪里是摩理臣山?摩理臣山位于昔日填海前的湾仔海旁,即现今湾仔爱群道。为增加用地,政府于1920年代大规模开挖摩理臣山,把摩理臣山的岩石及泥土经轨道送至海旁填海,摩理臣山最终于1950年代夷为平地。

■价值观

多元共融

跑马地昔日发生天灾和疟疾,不同国籍的人安葬于此,且各有宗教。因此,跑马地有多个宗教墓园,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祆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文:方绮婷

图:方绮婷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常识学堂 第3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