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开锣 莫迪专制争议中寻连任(组图)

发布 : 2024-4-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印度总理莫迪(中)周三在特里普拉邦城市阿加尔塔拉出席竞选活动时高举金色「权杖」。(路透社)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被取消自治地位后,2020年8月,巴基斯坦执政党正义运动党(PTI)支持者在卡拉奇举行列车游行。(法新社)


印度大选周五(19日)开始分阶段投票,近10亿选民将在一个多月内决定73岁现任总理莫迪能否赢得第三个任期。莫迪凭经济和外交等政绩民望高企,大多数分析预期他所属的印度人民党可再执政5年。不过,莫迪过去10年任期不乏专制、损害民主争议,除了兴建罗摩神庙,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被指遏制穆斯林地位,还有德里国家首都辖区首长凯杰里瓦尔选前被捕,亦遭反对派指摘打压政敌。有分析员和莫迪的政敌警告,这可能是印度历来最一边倒的选举,有反对派批评莫迪正令印度走向独裁。

下院改选543席 投票逾一月

印度大选指的是每5年举行一次的人民院(Lok Sabha,议会下院)选举。人民院共545席,除两席由总统任命外,其馀543席通过直选产生。在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今届选举持续至6月1日,分7个阶段,6月4日公布结果。

莫迪所属印度人民党(BJP,简称人民党)在上届大选取得303席,人民党为首的右翼「全国民主联盟」(NDA)共取得353席。选前民调显示,NDA可在今届大选取得365席。莫迪2月曾扬言,人民党将在大选中夺得370席,上月更豪言NDA可取得逾400席。

莫迪如此「大口气」,显示他对自己的「招牌」经济发展与外交成果满有信心。自从他担任总理以来,印度已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五大(到2027年可能成为第三大)。纵然如此,印度经济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没足够白领工作能提供给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22年印度有多达29%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

不过,强而有力的外交政策却是莫迪在竞选中另一大支柱。近年来,印度举办了二十国国集团(G20)峰会,与美国建立了更深入的防御、战略和技术联系,成为美国抗衡中国的关键伙伴。在选举活动中,人民党将新德里日益提升的世界地位和更为坚定的外交政策描述为莫迪政府的主要成就。

印度媒体集团「今日印度」2月发表民调,19%受访者称莫迪最令人难忘是「提升印度全球地位」,42%受访者认为在北方邦阿约提亚(Ayodhya)兴建印度教罗摩神庙是莫迪的最大成就。

印度教民族主义助吸票

人民党也强调莫迪政府的印度民族主义(Hindutva)议程。印度著名历史学家古哈(Ramachandra Guha)曾预测,为了胜选,莫迪政府将不得不更加依靠印度教民族主义。不过,自莫迪上任以来,国内外的批评者也持续指控他压制政治异见和边缘化印度穆斯林。

印度教罗摩神庙1月举行盛大开光仪式,莫迪亲赴仪式,标志印度教民族主义胜利,并为大选造势。惟开光仪式也挑起30年前印度教徒强拆清真寺、触发教派流血骚乱的惨痛回忆。

另外,在印度大选还有数周展开投票之际,重量级反对派政客、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Arvind Kejriwal)上月21日因涉贪被印度金融犯罪机构拘捕。凯杰里瓦尔和其出任主席的在野平民党否认有任何不法行为,指摘案件是出于政治动机的「阴谋」。各大在野党也指控莫迪政府滥用政府部门来打压他们,以达政治目的。

英国《独立报》周三报道,反对党和莫迪的批评者指摘莫迪的「专制倾向」和人民党的宗派政治,令印度正走向独裁。《经济学人》去年11月一篇文章指出,今次大选对印度民主的未来及其与西方的关系都可能是至关重要。如果民主制度进一步受到侵蚀,可能会影响其作为全球稳定力量的角色,同时也可能引起西方国家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新评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保持健康的民主制度不仅关乎内政,也直接影响其国际形象和全球合作。

(经济学人/独立报/The Conversation/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