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放风筝」 潮汐发电技术最新突破

发布 : 2024-4-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潮汐发电技术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但它的商业化情况不太理想,无法和(河流)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主流可再生能源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因为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太低,难以收集;若要建造超级大型的设施,又显得很不划算。不过,有瑞典公司提出一种有如「海底放风筝」的方案,声称是潮汐发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经过10多年的研究,这套方案的商业化计划似乎已有些眉目。

海洋的潮汐变化,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所造成的。所谓「潮汐能」,就是将海水潮涨和潮退形成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其他能量形式。人们在潮水进入的地方筑起堤堰或水坝。在潮涨时,海水会经单向水闸流入被围起的盆地。当海水由堤堰外退却,堤堰内外便会产生水位差。

当海洋那边的水位进一步下降,只要透过大型的涡轮机,将盆地内所贮存的水放掉,便能够产生电力。潮汐能的优点是几乎无处不在。但另一方面,其能量密度却很低,令到潮汐能发电厂的投资回报欠缺吸引力。

发电效率远超传统潮汐发电及风电

瑞典企业提出、被称为「海底放风筝」的崭新潮汐能发电方案,是从以往多家机构曾经在陆地上试验过的「风筝发电」方案取得灵感,将之移植到海底。

所谓「风筝发电」,是将以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制造的大型特制风筝(其外形有些像降落伞或者滑翔翼),放到距离地面400至800米的平流层中,让它乘风而行,在风力中不断上下来回活动,透过牵引地面上的发电机来产生电力。其运作方式,就好像人们放纸风筝般,只需要些少拉抽技巧,就可以将它长时间地稳稳放在高空。而这种用来发电的特制风筝的活动轨[,亦的确和纸风筝相差无几,经常都会呈现8字形。电脑软件会控制这种特制风筝的姿态,以获得最强拉力来产生能量,然后再让它以最小的阻力被拉回。这种模式不断重复,只需花很少能量将它卷回,便能够产生出远远超过它消耗的能量。

与地面和离岸的风力发电涡轮机相比,「风筝发电」的优点是,效率高得多和投资成本低得多。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平流层的风力大约是地面的2.5倍,令到风筝发电的效率可以高达70%。第二,地面和离岸的风力发电机通常都只能在某些风向下发电,电力时有时无,发电量极不稳定。而「风筝发电」却能够利用任何方向的气流来发电,基本上24小时都可以发电,发电量也稳定得多。正因为其发电效率高得多,所以一个特制风筝的发电量,就相当于多个地面或离岸的风力发电涡轮机,令其投资成本低得多,占用的地面面积亦小得多。

Dragon 12单机功率达1.2MW

至于「海底放风筝」发电方案,概念像地上的「风筝发电」,可以收集到较多潮汐能。最初由瑞典绅宝集团(SAAB)设计,后来由瑞典初创企业Minesto在2007年开始尝试商业化,期间不断改进技术。现时,Minesto已研发出多款不同大小的Dragon系列「海底风筝」,其外型其实比较像飞机,利用位于机尾的两个螺旋桨转动来产生电力。Dragon系列「海底风筝」的翼展由4.9米至12米,重2.7吨至28吨,发电功率则由100kW至1.2MW,其中最大型的称为Dragon 12。

今年2月,Minesto已在丹麦法罗群岛附近的海底安装了第一个Dragon 12,成功发电以及将产生电力并入电网的试验。

成功在法罗群岛附近试验

据报道,Minesto的研究获得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提供超过4000万欧元资金的支持。而Minesto更计划,与法罗群岛的能源公司SEV合作建造功率达到120MW的海底发电风筝群,一共安装大约100个Dragon 12,能够供应该群岛40%的用电量。此外,Minesto在其他欧洲国家还有多个计划。至于亚洲市场,该公司则计划在台湾高雄设立分公司,以及首个项目。

笔者认为无可否认,从初步数据来看,「海底风筝」发电技术的确拥有多个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潮汐能发电设施和海上风电场,它的体积要小得多,投资成本也低得多。而且,它并不占用海面,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对于海洋生态的影响也小得多。

不过,真正大规模推行时,「海底风筝」的安装密度应该如何设计,才是最优化,既不会互相干扰,也不会影响到一些深海鱼类的数量,仍然需要相当时间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