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需求大 港商业应用具优势

发布 : 2025-7-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InnoHK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C2i)今年引入全港首条「细胞自动化培养生产线」用于培养类器官,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C2i首席研究员陈志伟表示,设备不单可增加产能,同时可标准化成品,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属前沿。他称类器官在业界有不少需求,包括器官3D打印等,用于器官移植。他认为在香港发展类器官的商业应用具优势,包括有大学基础研究能力、国际合作网络广及有政府财政支持,目标未来将业务拓至全球。

陈的团队成立了衍生公司C2iTech负责类器官的商业应用,团队上月与日本生物科技公司Cyfuse及日立签署合作,冀将类器官结合器官3D打印技术,用于器官移植。陈解释,该公司现时的3D打印器官仅由基本细胞组成,未具备器官应有功能;他以气道类器官为例,有纤毛摆动、能呼吸,将类器官用于3D打印,就有望令打印器官拥有所需功能。

可3D打印实现器官移植

陈志伟称类器官具多种发屾x??力,团队已在大学建立生物样本库,涉不同性别、儿童及成年人、吸烟及非吸烟者、不同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类器官,可售予合作伙伴,例如药厂、生物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等;他与团队亦会作为受托研究机构(CRO),为药厂试药。

药物研发方面,陈透露正与一间美国大型药厂合作,研发哮喘新药。他解释,对药厂而言,他们期望了解亚洲或中国患者对哮喘药物的反应,团队建立的黄种人类器官样本库,正满足市场需要。团队亦正与英国帝国学院合作,就所需类器官互补不足。

研引AI 全球首条全自动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方面,C2i实验室经理黎振昌称,生产线设在洁净房内,空气经抽风过滤,现同时可放入120只培养碟、每只有24格,视乎生长状?,一般2至3周完成培养,相当于取代6名人手。陈志伟称,现时从样本提取成体干细胞环节仍靠人手,下一步会与日立共同研发,将这部分亦自动化,并研究加入人工智能分析类器官影像,自动评估其成长进度,冀一年内完成,届时将成全球首条全自动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