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大规模自动化 「没理由还要用人力」(图)

发布 : 2025-8-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石河子蘑菇湖,盐硷地被改造为亩产超500公斤的棉花田。(明报记者摄)


7月份,新疆棉花正迎来花期。在天业集团蘑菇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300亩的农种区过去地下水位高、盐硷大,企业通过修建地下暗管排盐和地表滴灌系统,将盐硷地改造为亩产超500公斤的棉花田。

石河子棉田运用无人机监测农情、机械臂施药。在灌溉水池,密集的黑色塑胶球浮于水面,降低水资源蒸发同时,可起到抑制水中微生物生长的作用。通过技术赋能,基地土壤含盐量由千分之17降至千分之3以下,酸硷值由8.7降至7.3,每亩综合效益提升逾200元人民币。

新疆兵团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截至2024年,全疆棉花种植面积达3671.9万亩。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刚表示,现时四分之一的新疆棉田已经实现八成以上机械化作业,无人机播撒、无人驾驶耕种相当普及。

生产升级 新疆棉风波「坏事变好事」

2021年3月,西方舆论指控新疆棉花涉及「强迫劳动」,并发起贸易制裁与抵制。周刚表示,由于公司供应国内原料市场,未受抵制风波影响。「作为业者,对于国际上的声音,我们可能首先要保持产品的质量,主要是给我们的民众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至于新疆棉出口或销售,他认为市场数据已说明不受影响。

2022年,兵团种植棉花1275.88万亩,以占全国28.4%的棉花播种面积,生产全国36%棉花。有兵团负责人强调,若棉花生产技术上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我们没理由还要用人力。」基地工作人员表示,新疆棉风波对生产销售带来了一些影响,「但现在,坏事已经变成好事」。当地通过拓宽产业链、开发深加工等方式,倒逼棉花生产实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