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卷二:字字关键 物何以宝(组图)

发布 : 2025-10-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Benjavisa@iStockphoto/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题目:试以「藏在泥土中的宝贵事物」为题,写作文章一篇。(2025DSE)

■把握题眼 留意关联

附表的分析显示,文题中每个字眼都是关键,且必须掌握其间的内在要素,尤其是「宝贵事物」与「藏在泥土中」的关联,即:为佾x??物会与「泥土」产生联系?「藏」的状态如何突显或增加了它的价值?

.关键字眼/核心意涵/写作时必须注意/完全失扣罚则/(表)

■审题构思 齐来?x??

文凭试中文写作主要依据文章的一个立意(主题/中心)和两个选材(选材1:框架/事件;选材2:血肉/细节)评分。这个要求对于「叙—写—抒」题型尤其重要,因为关乎文章「叙事—描写—抒情」的布局。以下通过四个宝贵事物的实例,齐来思考审题构思。

.莲藕/黄土底下的爱/跳舞鞋/南海一号沉船/(表)

总之,同学必须为立意提供合情合理的逻辑基础,并确凿地建立「藏」与「泥土」的关系:无论是何种泥土,都须在文中明确界定并描绘,强调宝贵事物被其「覆盖、封藏」的状态,如何及为何被藏在泥土中,以及发现的过程。其次,宝贵事物固然可以虚写,抽象之物亦可为宝,但必须与「泥土」和「藏」加强联系。考生总喜欢挑战难度,但化虚为实、「画公仔画出肠」的手法,在关键考试中无疑更有保障。

■选材立意的交互作用与示例

【抒情文示例】

.外公的怀表/(表)

【说理文示例】

.土壤中的微生物/(表)

总结:

* 选材1:倾向于建立记叙的线索,确保文章切题

* 选材2:倾向于描写与刻划,决定文章生动与深刻的程度

* 立意:是最终的方向,它决定了选材1和选材2的情感色彩(抒情)或论证方向(说理)

* 一篇优秀的写作考卷,必然是立意明确,且选材1与选材2紧密协作、共同支撑立意的结果

■「叙写抒」题型应试锦囊

文题拆解方法:在简短的题目字眼中找寻「叙—写—抒」的线索。

(1)文题拆解须循「为何而写?」(Why)、「写什么故事?」(What & How)和「如佾x??写?」(How to Describe)的思路??u敲。

(2)按此思路,??u敲与此相关的题目字眼,然后拿?立意(哪个字眼指向抒情/说理?)、选材1(哪个字眼涉及叙事框架?)和选材2(哪个字眼涉及描写细节?)的核心要求。

(3)再进一步,即可有效地组织文章记叙、描写和抒情/说理三方面的布局。

(4)紧记「选材1是基石,选材2是血肉,立意是灵魂」的原则,确保三者紧密扣连。

■应对策略

(1) 认清现实,稳中求胜

一般而言,本题选答率高,同学因惯写「叙—写—抒」而驾轻就熟。虽平均得分较低,但只要掌握上述扣题写法,仍能稳妥突围。

(2) 文体选择,慎思明辨

今年体裁虽不限,但预计九成以上考生采用「叙—写—抒」写法。别树一帜虽好,但若未能纯熟驾驭,阅卷员反而觉得陌生。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采用此写?x??易符合文题对「记叙」与「描写」的基础要求。此外,以今年试题而言,用「叙—写—抒」写法,较易符合文题的要求。

(3) 基础为王,拒绝冒险

与其在立意上标新立异而导致离题,不如在选材1和选材2上做足工夫,以扎实的叙事和动人的细节来打动阅卷员。

图?Benjavisa@iStockphoto/明报制图

■文:朱崇学 - 香港教育大学客席讲师,退休中学助理校长;对中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教与评颇有涉猎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