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同学 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中六)

冯日临 赛马会体艺中学(中三)
【明报专讯】「应否强制中学生穿校服?」是辩论的常见题目,正方必会以「减少比较」作为论点。确实学校的群体生活,很容易产生比较和竞争,引致妒忌心,稍一不慎,甚至会影响同学关系。究竟应该如何面对?
■陈同学 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中六)
妒忌事件簿:家境优越好羡慕
眼见同学的生活条件优越,「人?日日自助餐,我就日日食谭仔」,有时不免觉得:如果我的家庭环境也能像他们一样就好了。不过人人都有妒忌心,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过分介怀反而会造成更大影响,因此尽量平常心面对。
文学?x??:庄子教你有用和无用
妒忌来自比较心态——多少、贫富、智愚,似乎每件事情都可以衡分出优劣,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然而,庄子教我们退后一步,思考好坏与否该如何定夺,这些标准是否绝对的?《庄子.人间世》以栎树的寓言颠覆「无用」和「有用」的准则。从前有个叫「石」的匠人,他和弟子在齐国看见一棵巨大的栎树,弟子认为这棵树是他见过最美的木材,匠人石却不认同。他说栎树「无用」,制成船会沉,制成棺木会快速腐烂,制成器具很快便损坏,制成门会流出汁液,制成柱子则会被虫蛀。
后来匠人石梦见栎树反驳他:那些会结果的有用树木,会被当成木材,所谓「有用」反而折寿。对栎树而言,能够保存性命,长成一棵大树,才是它的「大用」。庄子透过破除对标准的定见,消解竞争的意义,说明比较不过在于观点与角度,我们毋须妒忌他人。
■冯日临 赛马会体艺中学(中三)
妒忌事件簿:如果我成绩有你咁好,就好啦……
不至于妒忌,但会羡慕学业优异的同学。虽然如此,倒不会因别人比较优秀而气馁,也不会因此厌恶对方,而是会把比较心态转化为动力,努力追上对方的步伐。
文学?x??:不争??o?J??也是另一种获胜
《老子》提出「不争而善胜」,指人不竞争反会获得胜利,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自有其理。唐代诗人韩琮的七言律诗《牡丹》,也许是解释这个概念的好例子,首两句「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指牡丹不会在桃花和杏花绽放的时节与之争妍斗艳,会耐心等待叶子变得茂密,才开始展露自己的鲜红美艳。即使唐人喜爱牡丹花,认为它美态万千、艳丽非凡,但牡丹依旧需要在适合的时节绽放,才成为大赢家。
若妒忌他人而强行与对方竞争,反而不利,倒不如按照自己步伐,养精蓄锐,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现才能,说不定会获得胜利。放下妒忌心,并不代表放弃力争上游,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进步,而非他人的表现。
■想一想
当你妒忌朋友时,内心有什么感受?会欣然接受还是会觉得难受?
文:吕颖彤
图:吕颖彤、francescoch@iStockphoto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