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寻人记:读不懂字的作家——莎莉.加德纳(组图)

发布 : 2025-10-2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ivetavaicule@iStockphoto)



莎莉.加德纳(Sally Gardner)(网上影片截图)


【明报专讯】翻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读懂不容易,那么看不懂字的又能成为作家吗?带?这个疑问,向DeepSeek问问有哪个作家患有读写障碍时,它举出一个名字——莎莉.加德纳(Sally Gardner,图)。

DeepSeek这样说……

她(莎莉.加德纳)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她自幼患有严重的读写障碍(Dyslexia),直到14岁才被确诊,并一度被学校视为「学习困难生」。

实情是……

加德纳少年时无法完整拼出「C-A-T」,花很大力气才能绑好鞋带,同学戏谑她是「Silly Sally」,是老师眼中「无?x??导」(unteachable)的学生——其实她只是患有读写障碍,最终突破自身限制,成为英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成功之路确实崎岖。

曾是师长眼中「无?x??导」的学生

当时学校主要靠笔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校方认为加德纳「无?x??受教育」,她辗转被送到专门取录「问题儿童」的学校继续学业,惟不久后退学。当全世界都彷佛遗弃加德纳之际,她却在14岁时做了一件令人跌破眼镜的事——那年她确诊读写障碍,也首次翻开书本阅读,看的是英国作家勃朗特(Emily Bront?)的小说《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从来不相信自己是愚笨的,在学校的日子,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是充满不同的人物故事。」迟来的阅读经验,让加德纳相信自己天生喜欢文字和语言,只是「上天跟我开玩笑,给我这个症状」。

不擅长文字运用?就用画面代替吧

加德纳发现阅读乐趣之馀,也寻得发挥专长的天地。她考进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Art School),她说当时自己犹如一枚小火箭,从底层一跃而上。加德纳创作故事的能力在学校得到培养,最终以一级荣誉毕业。随后她在剧院工作15年,惟读写障碍始终有碍绘制图纸,于是转向创作插画和写作。

「如果问我为何走入剧场工作,然后又如佾x??为作家,我只能说人生的历程是无法预计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我们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们一无所知』。」加德纳万料不到,读写障碍竟为她打开了创作之门。她于199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不擅长文字描写,便改用画面去思考,如小说Mr Tiger, Betsy and the Blue Moon(2018)中写到「有时,幸福是一个红色的气球……圆圆的和大大的,足以让你飘起来」(Sometimes happiness is a red balloon... Round and big enough to lift you off your feet.),她将「幸福」(happiness)想像成具体的红色气球,又或写「悲伤」时脑中会先想到「裂开的镜子」,她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将心中所想化成一字一句。

将缺陷变成礼物

不止写书,加德纳亦用诗作关心读写障碍患者的权益,如写The Box表达对学校强迫读写障碍儿童接受僵化考试制度的不满;Disobey Me中一句「语言是我们的仆人,我们不是语言的奴隶,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佾x??写,而是我们说什么。」(Words are our servants, we are not their slaves, it matters not if we spell them wrong it matters what they say.),教读者反思当下教育制度的不足。2005年她??u出长篇小说I, Coriander,即夺Nestle Children's Book Prize金奖,2013年又凭小说Maggot Moon获得卡内基文学奖(The Carnegie Medal),更??u出专为读写障碍患者而设的特别版本。

加德纳选择与读写障碍和平共存,32年来出版了近40部儿童小说及绘本,作品被翻译成22种语言及文字。她期望能够有人告诉她读写障碍是一份礼物,「从前的经历依旧像霓虹灯般在脑海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如何被人欺凌、被认定是愚笨的感受。然而也因为这样,我才能够为儿童写作」。她从自身经历了解到人在不同阶段仍然可以成长和学习,以及接纳自己与别人的差异。

■人物例子应用

写作主题:#读写障碍 #限制 #成见 #误解 #阅读 #挣扎 #突破 #转跑道

文:李景琳

图:网上影片截图、ivetavaicule@iStockphoto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