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异世界:合中异,异中合——对读吕永佳与曾咏聪诗文(组图)
发布 : 2025-10-2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吕永佳《于是送你透明雨衣》(网上图片)

曾咏聪《千鸟足》(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怎么忽然把这两名作家的名字并列?要找共通点并不难:两人皆成长于「荃葵青」一带,曾读香港浸会大学,写了很多诗和散文,又赢了许多文学奖项,兼都在中学执教鞭。传道授业以外,他们每日必须处理杂七杂八的行政文书,以及各种迫不得已的繁文缛节。
撰文思索教育体制
体制里的教育不免会受到古灵精怪的掣肘,可能来自学校、家长、学生或社会不切实际的期望。吕永佳在散文集《于是送你透明雨衣》〈八三〉中写道:「学校有很多惊人的校规:譬如女同学的袜子只可以长于脚眼一寸半,男同学必须擦亮皮鞋」、「中史老师……却有一股傲气,她直然指出校长规定女教师要穿裙子上课,是专制、是强权。我顿时双眼发光」,写的是他的求学记忆。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原来是传统和权力说了算,在那个被砖头围起来的方寸里,女教师坚持穿裤也会变成是遾x??命令的坏分子。
曾咏聪则对新冠疫情期间的教学深有感悟,在《千鸟足》〈刻度的力度〉中如此写:「学与教本来就是无形的,像钟表般荒谬,把虚无的概念镶嵌在实体的工具里,挂在墙上,别在手腕,提醒自己和别人,刻度如何艰辛地攀爬?」、「我是不止一次听到家长希望我们多补课、多家课,尤其在九节恒常课堂和课外活动以后,学生更需要一列狱卒监管,避免走失」。
关于家长日,看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大家的回忆都不特别美好。吕永佳写:「这些学习岁月已经远去,遥想中学时期不愿读书,中四成绩表写著『试升』两字,父亲在课室中面见班主任,非常寒心」。而读?曾咏聪写家长日经验的〈数秒以前〉,我也会心微笑了。有一次,家长日的休息时间,几名学生家长在课室门外围?我闲聊(啊放心,我和家长聊得很愉快的,一脸拘谨的是他们的孩子),家长纷纷投诉孩子不肯读英文课外书。我问:「你们自己读吗?」他们一时语塞。也不是要为难他们,我建议,不如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吧?心里自然是明白,有些事情说了就好,尽人事了。
写诗忆记天桥之城
曾咏聪曾言吕永佳的诗文对他影响甚大,吕的诗集《而我们行走》像一封写给城市的情书,确实写成了一种韵味,可以在深夜的家中听?流行曲慢读细味。或者是以往对吕永佳的文字认识得不够深刻,当我翻读《于是送你透明雨衣》时,?实被震撼到了,对教育和成长的反思如此深刻,又交代得如此坦白。
吕永佳写父亲写得动人,读〈深井——给父亲〉,便明白吕爸爸如何在他的成长中占有无可勾x??的地位。文字既写人也写景物变迁,或者应该说,在作家心中,人情与地景从来分不开。「荃湾不远处就是深井,荃湾的对岸便是老家青衣。如今荃湾已经变成天桥之城了。世事幻变,我们或许只可以用目光照亮自己。」曾咏聪亦在新书《浮间舟渡》中写起这座〈天桥之城〉,用天桥连结起记忆中的荃湾和今日的浮城:「中五那年体育老师带领我们在学校出发,从上角街沿大窝口、荃湾、西约跑到青衣,朝?黄昏和未升起的将来,多青春。现在再办散步或长跑,只要登上天桥便成,难免没趣。」
我是沙田人,幼稚园到研究院都在沙田,常笑言将来死了也是葬在宝福山,后来才发现一个龛位索价将近20万,比在中大读一个学位更昂贵。倒是我的太太是荃湾人,婚后数年,因缘际会我也举家搬到荃湾,新城旧街走遍,现在读两位老师的文字概念相当具体,在读书与行路之间,我们不要做选择。譬如曾咏聪写到高考自修期在石围角社区会堂外踢毽,那片空地我也常常走过。还有吕永佳写的青衣〈北桥〉「北桥之下,是处?x??流的海」,同一片海也惊栗了我、为蓝巴勒海峡和坟场写过几首诗。但原来电影《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也拍进了这道风景线,世界末日竟与荃湾西扣连,绝了。
读吕永佳的《于是送你透明雨衣》,其中一篇序是曾咏聪写的;好吧去翻曾咏聪的《浮间舟渡》,里面又竟有吕永佳的训诲:「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欸,应该没把我算进去吧?我会读诗的。小孩才做选择,我会把他们风格迥异的散文同时捧在手中,同时看二人分享各自的人生、成长和教育,当中既有暗合,又有各自的回忆和想法。毕竟自己也是一步一脚印地走到这年岁,把他们的书一页一页地嚼下去,全都是传入我耳骨的共鸣。
■阮文略
(中大生物化学(医学院)哲学博士,细读工作室学术顾问,曾任生物科教师。获香港艺术发展奖文学新秀奖、磨铁诗歌奖、青年文学奖、李圣华现代诗青年奖等。著书八本,2025年出版诗集《生态演替》)
文:阮文略
图:网上图片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