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自治权取消一周年 莫迪争议声中为印度庙奠基(组图)

发布 : 2020-8-0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印度总理莫迪(中)周三到北部城市阿约提亚出席印度教庙的奠基仪式。(路透社)



印度社会民主党成员周三(5日)在钦奈抗议在阿约提亚举行的印度教庙奠基仪式。(路透社)


昨日是印度废除穆斯林聚居的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一周年,印度总理莫迪昨(5日)前往北方邦的阿约提亚,主持在清真寺废墟兴建的印度教神庙之奠基仪式,再引起印度教民族主义争议。阿约提亚被视为印度教神祇罗摩的诞生地,在该处重建罗摩神庙是莫迪所属的人民党三大目标之一,去年获最高法院开绿灯。《经济学人》形容昨日俨如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双重节日」。莫迪的「印度教优先」政策惹来打压国内穆斯林的批评。

经济学人:民族主义双重节日

神庙位置原是有逾460年历史的巴布力清真寺,是奉伊斯兰教的蒙兀儿帝国统治的时期兴建。印度教徒认定阿约提亚(Ayodhya)是印度教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的主角兼神祇罗摩(Rama)的诞生地,随著印度教民族主义和人民党(BJP)在1980年代崛起,要求在清真寺所在地兴建罗摩神庙的「罗摩诞生地运动」日渐升温,1992年更有印度教暴民摧毁清真寺。去年11月,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印度教徒可在清真寺废墟兴建罗摩庙,被视为莫迪一大政治胜利。

三大目标已达2.5

当局随即展开罗摩庙的兴建工程,昨日举行奠基仪式,莫迪亲自主持。莫迪声言,8月5日跟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同样重要,一如独立日象徵争取自由的终点,8月5日象徵数世纪以来争取兴建罗摩神庙的结局。但他不忘展现安抚宗教矛盾的形象,强调罗摩代表印度「合一于多元」的传统,甚至举例指穆斯林人口全球最多的印尼,也存在独特的罗摩信仰。他提醒「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情感」。

批牺牲2亿穆斯林

塑造印度教国家

《经济学人》指出,自人民党1980年代跻身国会以来,抱持三大目标:在阿约提亚兴建罗摩神庙、落实「统一民法典」以令穆斯林家庭法须跟全国看齐、废除宪法370条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莫迪任内至少已完成三大目标的「两项半」——只能计作一半的是统一民法典,尽管丈夫说3次离婚即可休妻的古老习俗已被列为刑事罪行,但仍有部分穆斯林家庭法保留。

对莫迪支持者来说,上述动作显示莫迪是决断和有远见的领袖,批评者则认为莫迪是牺牲2亿穆斯林人口,重塑国家成为印度教国家,并奔向专制统治的道路。但反对派面对这些意识形态似乎无计可施,最大在野党国大党对废除克什米尔自治权的立场举棋不定。

分析:未振兴经济 意识形态补救

《经济学人》称,莫迪当初上台是其管治能力和反贪的形象得民心,并非因印度教民族主义得到大多数认同。但莫迪的改革并未能振兴经济,人民党因此将需要建立一套意识形态补救。研究人民党的政治学者希塔帕蒂(Vinay Sitapati)称,莫迪代表的运动并非围绕国家权力建构的意识形态,不像共产主义、社会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寻找一套治国意识形态将成该党今后挑战。

(BBC/法新社/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