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年前失踪的马航,相关案件昨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正式开庭。在法院门外,有家属举著「强烈要求公开审理马航MH370案件」的标语。(法新社)
【明报专讯】马航MH370失联相关案件昨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正式开庭,案件将持续至12月6日分别开庭审理,案由为「航空运输损害责任纠纷」。在诉讼请求上,40多名乘客家属的诉求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两点,一是要求藉案件审理查明航班失联的真相,二是赔偿问题。
2014年3月8日,载有239人(其中154名中国乘客中,包括152内地人、1港人、1台人)的MH370航班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失联。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马航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据「观察者网」报道,一名乘客家属的代理律师张起淮称,案件被告共有5个,分别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老马航)、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有限公司(新马航)、美国波音公司、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英国罗罗公司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
马航的法律诉讼至今还存在诸多难点。「现在举证不能或者举证不够、举证不全,是这案子审理过程中留下的巨大空洞。」张起淮称,马航MH370航班失联在现代社会中实属个例。由于飞机失联的特殊性,导致当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迅速解决失联问题,因此对于这种诉讼的处理存在一定困难。
张起淮曾赴美国和马来西亚法庭参与诉讼。在美国法院,诉讼主要围绕飞机产品的质量问题,因未能确认责任的实体为哪一方,最终采取一切责任不予成立的裁定。在马来西亚法院,诉讼著重探讨责任和事故原因。然而,马来西亚法院只对本国公民家属作出裁决,中国家属几乎没有获得判决。
部分家属表示,他们把希望更多寄托在中国法院,期望能够在此次开庭得到赔偿解决方案。张起淮称,这次家属的诉求核心依然是「找到人」,赔偿款属于次要。另外,对于部分相关部门未及时搜寻导致其心理承受的痛苦,要求相应赔偿。
乘客家属提起的民事赔偿在1000万至8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之间,赔偿费用中很大部分是精神损害抚慰金,高的有三四千万元。除了此次在北京朝阳法院提起诉讼的40多名乘客的家属外,其他110馀名乘客的家属均已和5名被告达成和解,签署了和解协议,领取的款项在250万至300万元之间。
有部分家属担忧,马来西亚航空在中国国内可能没有足够的赔付能力。但张起淮称,马航是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其资产被视为国家资产。因此,不存在赔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旦做出判决,马航有能力执行赔偿行为,不必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