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热搜:湾区保育祠堂文化 有留闹市有列古迹 功能式微价值犹存

发布 : 2024-5-2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上月深圳市福田区水围村与皇岗村共用的祠堂,因被皇岗村委半夜偷拆而爆发村民抗议冲突。在中国传统文化,拆祠堂有如要人断子绝孙,其神圣地位不可侵犯。类似水围皇岗两村事件鲜见之馀,这些年在政府??u动下,祠堂不单是宗族祭祖之地,也具备了文旅等宣扬祠堂文化的功能。

明报记者 司徒聪颖

「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也叫家庙、宗祠。早期只有帝王与士大夫才有资格建家庙祭祖,民间不得立祠,至明朝中叶,祠堂才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宗族观念强的广东省,粗略估计现时遍布各市乡村的祠堂数以万计。在香港新界地区同样保留不少祠堂,例如位于元朗屏山逾700年历史的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也是法定古迹。

福田两村宗祠遭拆爆冲突

随?乡村宗族社会式微和城镇化,祠堂的传统功能逐渐变弱,不过其历史与宏扬孝道的文化价值犹存。一直以来,广东各地积极加强展开祠堂修复、保护、活化等工作。以广州为例,估计隐藏在各街巷大大小小的古祠堂约1300座,花都区为有效保育祠堂建筑,从2008年开始将文物维护专项经费纳入该区财政预算,并组建文物保护监督队伍,制订文物监管机制,不定时走访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保障古村落文物完好。

事实上,走进大湾区,处处见宗祠,湾区的祠堂并非只在乡郊偏远之处,更多是置身繁华闹市当中,以下介绍三处甚具特色的湾区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