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虚构作家黄灯(图,刘晓宇摄)昨(17日)在香港书展演讲,分享多年来作为教师,到二本高校(第二批次录取的本科大学)学生家中家访的观察。她提及当下青年困境,表示就业难是结构性问题,呼吁社会给年轻人更多空间,让他们的成长「缓慢一点」。
学历不等同收益 反思教育问题
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任教的黄灯,2017年至2022年间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去学生家,长则一周、短则三四天,近距离接触学生的父母、亲人,了解他们的日常和生计。她将见闻集结成《去家访》一书,「这个的过程修正了我的很多看法,以前我是一个很急躁、操尽了心的人,现在再去看年轻人,他的成长可能就是有一个过程」。
黄灯观察自己的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90后」、「00后」不再像「80后」能吃到时代红利,并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趋势将是结构性问题,甚至是全球青年都在面对,教育也因此变成一个备乖碢注和讨论的议题。学校教育和孩子之间确定收益的因果链条被打破,「读好大学」不再等于「有好工作」,「相当于倒迫我们真正思考教育存在的问题」。
她表示现在社会对年轻人太苛刻,「一毕业就要求懂得一个具体的工作,手里要有很多证书。我觉得年轻人的成长就应该要缓慢一点,中国社会在很多层面跟我那个年代比起来,过于强调绩效、绩优,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一根一根绳索」。
明报记者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