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针」90年代已掀争议 居民多忧密度增

发布 : 2025-2-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本港公营房屋供应不足,以「插针」形式增建单幢楼,多年来掀起争议。早于1990年代,房委会公布在26个屋?腾空地块加建近万伙公屋及居屋,争取于1997年入伙;另2012年梁振英出任特首后,当局亦以「见缝插针」方式增建公屋。

1994年房委会公布在屋?空置地块加建公屋大厦,主要包括球场或休憩设施,其中丽瑶?更曾打露天烧烤场主意,惟因土地位于斜坡而放弃。当时不少受影响屋?居民强烈反对加建公营房屋大厦,担心社区设施不足以应付新增人口需要,而房屋署官员则解释,加建计划已考虑屋?居住密度和配套设施。

长策曾倡供单身中年住

梁振英曾称不可能没插针楼

2013年,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曾建议在现有屋?内空地,以「插针」方式兴建40层高大厦,供35岁以上非长者单身人士居住,惹来反对声音。时任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解释,在屋?附近、有指定用途土地不当作「插针式」公屋,因有足够交通和其他配套。他亦称屋?范围内加建单幢公屋予单身人士居住,只是长策文件一项可行建议。

时任特首梁振英曾强调,土地资源捉襟见肘,不可能完全没有「插针式」公屋;又称「香港人要住得其所」属大道理,本港每块地都可建屋,反问若大家不准政府兴建「插针楼」、「屏风楼」等,应如何面对?房户。

翻查资料,2016年有3个公营房屋项目超出当时订立每伙建筑成本120万元「警戒线」水平,均属单幢楼,包括葵涌近荔景山路、葵涌丽祖路及屯门第29区西。房委会当时表示若位于偏远地区、规模细、遇到困难地质及地盘环境限制如地盘狭窄及有斜坡等,建筑成本会相应增加。

乐富蓝田正建插针公屋

近年当局仍会在市区土地增建「插针公屋」,如乐富联合道公营房屋地盘面积约0.16公顷,将建208伙,预计2028/29年度完工;德田街蓝田(北)巴士总站改建成38层高公营房屋,占地约0.18公顷,可建约500伙,预计2026/27年度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