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新疆为二叠纪生物大灭绝「避难所」(图)

发布 : 2025-3-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中科院研究团队根据古化石研究,复原新疆南桃东沟地区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陆地景观。(中科院)


【明报专讯】地球在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寒武纪以来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新疆吐哈盆地当时未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大灭绝,吸引其他区域多种动物逃难迁徙而至,并快速繁衍。

相关研究成果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二叠纪末大灭绝导致超过80%海洋物种灭绝,对陆地影响仍有争论。有关「避难所」与导致大灭绝的主要诱因——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距离很近。研究人员指出,导致生物灭绝的环境因素在陆地的分布,受到不同纬度大气环流和局地气候的限制,表面上最危险的地方反而可能最安全。

植物茂密引动物 7.5万年后食肉鳄成群

研究团队在吐哈盆地南桃东沟发现一批化石,证据显示,在大灭绝前后各16万年跨度间,这一区域的临水松柏林和蕨类植物始终生长茂密;地层中保存的99种植物孢粉化石,最终仅不超过21%灭绝,远低于全球同期水平。植皮的存在,为动物定居在此提供了关键的食物来源,当地陆地生态多样性恢复的速度比其他地区快10倍以上。灭绝结束后仅7.5万年,这片土地上已出现成群的食草动物水龙兽和食肉动物迟滞鳄,这些四足动物在新疆地区较早地层中没有化石纪录,显示是外地迁入。

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古土壤基质的成分发现,在大灭绝前后,这一区域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局地气候稳定,屏蔽了酸雨、紫外线辐射和有毒气体增加的致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