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脚姜醋黑黝??o?J??卖相不佳,但一口吃下,可尝到软韧不腻的猪脚与猪皮、入味鸡蛋或鸭蛋、又辣又甜的爽口姜块,反覆煲之,姜醋更会变得愈来愈浓稠香甜。

《岁时广记》详述宋代过年习俗,记述当时在新年期间会享用蝌蚪羹、圆子、盐豉汤、蚕丝饭、焦?等,焦?就是一种摊贩沿街叫卖的油炸食品,摊贩以米粉和面粉混合后搓成圆球落油镬炸熟,大约是现今煎堆的雏形。
【明报专讯】日常生活饮食多,多得难分滋味,多得容易忘记。但若当中牵涉到情感,关系到人事,连系到片段,重重元素叠加累积,令画面添上层次,可能连回忆也会加添重量。饮食与情感,很多名词用语,大家都认识,经历过的有体验,未经历过的也大多能了解。各人的故事不尽相同,但经过群居生活,耳濡目染,口耳相传,说话总括出意义,饮食也衍生出新的意思。「箩庾x??」、「卖剩蔗」,是甜是酸?是好是坏?大概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迟来没得选,总比「得个桔」好,但「无?个橙,执番个桔」,好像还能够接受。说到底,情感和选择皆无定数,较确切的,是语言、文字记录的历史、文化。
一碗姜醋,混和生儿育女的甜酸辛辣
闲时看网络片段,看到一段谜语,谜面是这样的:「什么东西属于你,但别人用得比你多?」答案不太困难,就是自己的「姓名」,自我介绍的次数,确实比不上别人对你的称呼多。至少求学期间,「姓名」都会被师长用上很多次。同样的道理,可用于饮食当中:什么食物是因你而煮,但你自己吃不到?答案是「姜醋」。
姜醋往时吃到的机会较多,酒楼姐姐??u手??u车,会边温热姜醋边叫卖,即点即装碗,内有猪脚、鸡蛋和姜,味道酸酸甜甜,小孩也会喜欢。姜醋文化,早流传于粤地,《广东新语》载:
粤俗,凡妇娠,先以老醋煮姜,或以蔗糖、芝?煮,以坛贮之。既产,则以姜醋荐祖饷亲戚。
醋煮姜,与怀胎生小孩相关,怀胎时先煮储好;生小孩后食用和祭祖,跟亲朋戚友分享。饮食连结生育,「甜醋」连上「添丁」之名,以示对生男的渴求。「添丁甜醋」一名现仍流传,重男轻女的想法已有很大改变。姜醋盛载家人的情感,也有对先人的敬爱,喜悦藉由饮食,传递给身边的人。
作家叶灵凤的〈姜之种种〉提到,香港传承这种人与食结合的独特文化,详文说:
广东的产妇要吃甘醋煮姜,也是别?x??没有的风俗。产妇一生产后便要吃醋煮的姜,有时还要加入猪脚和鸡蛋,煮成一大煲一大煲的来吃,不仅自己吃,还要分赠亲友。
为自己煮的姜醋,虽无缘品尝,但笔者小时候住屋?,也有几次分吃到姜醋的经验。邻居怀胎,街坊出入早就目睹和交流,跟贴各家的喜庆大事,当走廊充满煮姜醋的香味,大家都心中有数。邻居敲门捧上姜醋,祝贺回礼,坐下品尝,姜醋蕴藏两代人的感情,随?一屋酸甜香辣,同时传给巷里街坊。啖吃的温热,不单来自姜醋,还有分享夹杂祝福的毗邻厚意。
〈姜之种种〉还提到,以前香港有些医院不允许产妇产后吃姜醋,衍生另一种情境,现在已不复见,文中形容探望者拿?姜醋:
往往掩掩藏藏的送到医院里给产妇去吃,时常为了这问题同女护士争吵冲突起来,可说是香港特有的一种现象。
姜醋富深厚的文化,包含补身、庆祝等不同意义。往时习俗深入民心,现在相?x??式与食俗不同,姜醋可随意吃,产后进补有多种方法可选。再说自切自煮,或许更难,仍依礼俗的朋友,都改换成派发「姜醋券」,随时随地随意,心意仍在,只是形式已改换太多。
煎堆碌碌,圆滚可爱又油腻
姜醋或许少吃,煎堆应该比较常见。昔日街市不乏各式食店,油炸小食专卖店有煎堆,粥面店也有煎堆,有时作为早餐,有时是下午的点心。煎堆炸好,放凉摊软,变成没气的足球,扁凹成半圆的深窝,如不翻炸加热,就是一块沾满芝麻的糯米粉皮。
糯米粉皮有时也不算难吃,只?x??去得不多,入口黏腻。了解到煎堆的优劣,大概就能理解「年晚煎堆」的含意,这种说法还是以前听得更多,现在甚少有人认识了。叶灵凤另一散文〈年晚煎堆〉,就深入讲解了当中意??o?J??
煎堆为过年必备的食品,可是货色有好坏,价钱也有贵贱。有钱人当然拣最贵的买,没有钱的为了过年,不能不买,只好拣最便宜的买一点应应景,但求「人有我有」,这就是「年晚煎堆」这句俗语的由来。
从煎堆延伸,意指男子到了适婚年龄,不得不赶紧娶妻成家,择偶条件变得随意,但求于「所谓」的限期之前,娶得「人有我有」的妻子。歇后语「年晚煎堆」,意指「人有我有」,后来意思不限于「男觅女」,「女觅男」同样合用,因为面临的情?相同。再后来由人到物,〈年晚煎堆〉解析:「也用来作为马马虎虎购置一件必需品的解嘲」。
「年晚煎堆」的意??o?J??现在未必合用,因为「人有我未必需要有」,新年时在家放置煎堆已非必要,不炸不买不放,也没有什么好丢人。同样情?放于男女婚姻,似乎一样合用,部分人根本没设婚姻限期,甚至享受单身生活,「年晚」没有为他们造成压力,所以并不需急于考虑结婚。
煎堆到现在,演化出不同馅料,传统有豆沙、莲蓉,创新有榴槤、抹茶,适合各人口味。小时候常吃的煎堆,拳头般大、无馅料,现在已不多见。有些煎堆机器量产,可以久放,自己反而少吃,〈年晚煎堆〉就有相关的记载:
煎堆实在不很好吃。那种用油煎成的一个个大圆球,外面黏上芝麻,里面有的是中空的,有的是拌糖炸过的爆谷,有时僵硬了,便用钉锤打碎了来吃,实在没有什么特别滋味,远不及同是过年食品的油角或是芋虾香脆可口。
说到底还是人手现制的好吃,能存放的时间愈长,滋味愈易流失。不过部分现代人新年不放全盒、不添油器、不购糖食,可能迟些连「笑口枣」、「发菜蚝豉」的饮食寓意,也会统统失去。
■萧欣浩:「萧博士文化工作室」创办人、大学讲师、作家,曾任法国餐厅厨师。专研语言文字、饮食文学及文化,著有《解构滋味:香港饮食文学与文化研究论集》、《流动香港饮食志》和《屋?寻味记》
文:萧欣浩
图:hanohiki@iStockphoto、资料图片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