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古宅食餐探生态 24式探索沙头角深度游(组图)
发布 : 2025-3-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香港民间古迹保育基金在谷埔举行「四季食桌」,以本地食材入馔,参加者在「鱼灯」照耀下品尝,气氛与食物都有助营造乡郊旅游品牌,令参加者必须亲身到偏远乡村感受。基金主席陈智远认为,该活勾x??重要的旅游实验,能带出将既有事物变得精致的理念。(香港民间古迹保育基金提供)

位于新界东北一隅的锁罗盘平时人?罕至,但已迁走的村民每逢农历新年都会回村,为荒废村屋贴门联。有团体举办「期间限定」活动,让参加者向村民送上挥春祝福,令参加者与村落连结,丰富旅游体验。(香港民间古迹保育基金提供)
【明报专讯】新界东北的沙头角与印洲塘一带村落,曾经热闹风光,过去数十年村民外闯,不少村落已荒废,颓垣败瓦背后,蕴藏丰富历史和故事,有待发掘及??u广。有团体获300万元资助,探索可持续的深度游模式,为沙头角一带乡村设计24项活动,试验以「说故事」为基础,再加入不同元素,例如在百年大宅享用季节限定的精致餐饮、两日一夜露营活动,甚至试验以「盲盒开箱」模式举办活动,为旅客提供24种旅游体验,亦可透过旅游??u动乡郊活化。负责人相信24项体验可建立香港乡郊深度游操作模式,也是进一步开放沙头角的契机。
明报记者 马耀森
举办活动的团体表示,香港要做到「无处不旅游」,除要克服配套不足,亦必须发掘每个景点的特色,才可为每条乡村度身订做一个品牌,长远建立口碑,并培养具消费力的顾客群,摆脱低价「鸭仔团」的竞争困局。团队下一步会研究开拓外国游客市场,冀本地乡郊品牌在外国亦有「能见度」。
民间古迹保育基金获300万资助 寻可持续深度游模式
香港民间古迹保育基金获政府乡郊保育资助计划拨款300万元,于2023年9月起至今年4月上旬,??u行「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可持续旅游模式行动研究计划」,在沙头角、鹿颈、荔枝窝、锁罗盘、谷埔老围、榾x??凹及吉澳等地方,举办了24场公众活动,试验在商业运作下,发展具参考价值的深度旅游模式。
倡建品牌 旅游??u动乡郊活化
基金主席陈智远亦是「活现香港」共同创办人暨行政总裁,而活现香港主要举办城市深度游导赏团,标榜擅长将沉闷的历史课化作旅游体验。陈说,新界有600多条乡村,蕴藏丰富历史文化,有待发掘及??u广,但过去数十年村民迁出,不少乡村已荒废,周边缺乏配套,若要将限制变成优势,软硬件均要配合。
陈智远说,随?沙头角禁区开放,是时候为该区建立旅游品牌,以旅游??u动乡郊活化,而政府近年批出不少资助项目,例如复修荒废村屋及增加配套,包括沙头角一带的荔枝窝、梅子林及谷埔等。香港民间古迹保育基金团队深入研究计划涵盖的地点,掌握其历史及风土文化,为设计深度游打好基础。
「斗平」难持续 拒做鸭仔团
陈强调,本地深度游要摆脱低价「鸭仔团」模式,「斗平无钱赚,即使有资助,如以平价或免费招?一定受欢迎,但长远不能持续,亦培养不到愿意消费的客群」。他说,团队设计的活动全部收费,部分不算便宜,例如在谷埔举办的「四季食桌」每人收费逾千元,去年11月的一场,宣传??u出两天已爆满,证明只要找对方式,即使地点偏远,亦能成为旅客期待的活动。
本地农产入馔 酸菜配意国包
谷埔开餐收费逾千 两天爆满
事实上,谷埔本身已有餐厅在周六周日供应传统客家菜,有不少行山客捧场。基金团队设计的「四季食桌」并非简单的乡村晚餐,加入了新元素,例如以当地出产的天堂果入馔、将客家酸菜配搭意大利面包等,成为独特体验,只有在谷埔才可尝到。他认为风土饮食是活勾x??心,但游客同时感受到乡土人情和欣赏当地景致,不但令人愿意长途跋涉深入「山旮旯」,「一年仲想去4次,因为每次都是不同季节,餐单随时令食物变化,成为令人期待的旅游体验」。
「精致餐饮」是24个项目之中的一种旅游模式,其他活动则加入不同元素以提升旅游体验,当中两个活勾x??两日一夜的交友计划,参加者在游走村落之间互相认识;部分项目加入摄影元素,参加者每人获派发一部即影即有菲林相机,透过实体相片说故事,随团有专家指导;平时人?罕至的乡村如锁罗盘,其中一场活动安排村长及资深生态导赏员带领参加者游村,探索自然环境,更利用乡村作自然学堂,即场以落叶制作托印布袋。
菲林相说故事 落叶托印布袋
陈智远说,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蒐集各条乡村的资料,再安排不同活动,才可做到重新演绎乡村独有特色,令旅客有「开箱」感觉;以乡郊作为「实境学习」教室,亦促进了城乡交流,令旅客重新认识乡村,「去完想再去,因为不同季节去会有不同体验」。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