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投资至美以外地区降风险
发布 : 2025-5-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像往常一样,我们需要退一步,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市场局势。近年来,我们多次谈及环球投资体系正经历重大转变。自1990年代以来政治共识一直主导西方政策,投资体系这一转变源自于对该共识的背离——也就是强调财政纪律,搭配宽松货币政策与高度全球化的经济结构。
然而,这种模式对多数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众而言并不奏效,尤其是在2010年代,当时利率降至零甚至为负,工资增长却停滞不前。因此,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种新兴的民粹主义政治共识逐渐成形,重点转向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护主义及反移民立场。乍看之下,这些似乎是接连不断的混乱事件,但实际上,它们是政治共识发生深层变革的明确徵兆。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关税」的定义存在争议,但他对国际贸易的立场多年来始终如一。或许我们不认同他的框架思维与理念,但不得不说,他的政策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特朗普的公开言论显示,未来的美国关税或高于市场预期。虽然最终的谈判结果仍待观察,但接下来全球其他国家的回应将至关重要。面对美方压力,被列入关税清单的国家必须做出选择——是以牙还牙、将贸易冲突升级,还是选择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对市场而言,这一过程耗时多久同样重要。毕竟,投资市场最难应对的并非坏消息,而是不确定。坏消息可以被定价,但不确定则会加剧波动。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框架已逐渐具体化。例如,徵收50%税率的关税原则,为谈判提供了明确起点。我们正从不可知的风险,逐步转向可分析、可管理的风险。
除了贸易谈判外,投资市场也将受到各国政府与央行应对经济放缓措施的影响。特朗普政府仍致力于推动减税,而德国近期也放宽了「债务煞车」机制,中国领导层也正在考虑推出更多措施以刺激内需与消费市场。然而,货币政策上的分歧可能更为显著。对欧洲而言,关税往往带来通缩压力,因此我们预期欧洲央行将加其快减息步伐。相对地,美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关税导致的进口价格上升可能在短期内推升通胀,使联储局在调整利率时更为谨慎。总体而言,我们预期各国将透过更多再通膨政策,来应对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冲击,这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潜在风险。
从中期角度来看,我们仍需保持审慎。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受限于其对通胀与债务水准的影响,以及债券持有人对这些风险的容忍度。如果市场认为债务水准难以为继,或对政策制定者在财政纪律与控制通胀方面的承诺产生怀疑,债券殖利率可能会上升。近期美国国债市场虽出现波动,但我们目前认为这一风险仍属温和。各国央行的独立性依然健全,而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在压抑殖利率的上行空间。不过,我们将持续关注通胀预期的定价变化,以及债券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走势。
如前所述,「美国例外论」(US exceptionalism)来自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以及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够维持较高的政府支出水准。然而,破坏国际贸易体系的行为,恐已对这一优势构成威胁。此外,标普500指数极度集中于少数科技巨头,使投资者面临过度集中的个股风险,近期的深度求索(DeepSeek) 事件便是明证。鉴于我们预期特朗普的政策将引发欧洲与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并可能对市场产生更大冲击,我们已持续将股票投资配置分散至美国以外的地区,以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Johanna Kyrklund
施罗德投资集团首席投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