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长崎原爆伤犹在 专访应届和平奖得主谈愿景(组图)
发布 : 2025-8-0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广岛原爆圆顶馆(前)已成为广岛原爆的当代纪念象徵,其背后一河之隔的长方形建筑物即为陈列原爆资讯的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周宏量摄)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适逢今日是广岛原爆纪念日,《明报》国际组探讨全球核风险上升。诺贝尔和平奖去年花落日本原爆幸存者支援组织「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团体协议会」(被团协),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当时明言盼藉此警醒世人坚守「核禁忌」。被团协长年在日本国内外推动废除核武,其新任事务局长滨住治郎(下图)在上任前不久接受本报电邮访问,表示随著《禁止核武器条约》2021年初正式生效,已向达成这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今后将聚焦加强跟海外国家和组织协作,促使包括日本在内的更多国家加入条约,应对新一轮核威胁。
滨住治郎:条约进程标志废核武「迈进一大步」
在二战末段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随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被团协是日本以至全球唯一支援原爆幸存者(日文称「被爆者」)的全国性组织,挪威诺委会去年10月公布和平奖得主时,赞扬被团协「致力实现无核武世界,并透过原爆亲历者证辞,展示核武永不应再被使用」,其中被爆者的亲身证辞更有助世人「描述、思考和领悟核武造成难以理解的伤痛」。滨住向本报称:「被团协于核威胁日渐重现之际获诺奖,再度唤起世界关注被爆者独一无二的自身经历。」
滨住表示,被团协1956年成立以来,致力在日本国内外展开寻求「废除核武暨原爆受害国家赔偿」运动,组织至今提供数以千计被爆者证辞、制订决议和作出公开请愿,且每年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及各和平会议。
联合国从1970年代起提倡废除核武,直至2017年7月才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2021年1月22日正式生效——该条约直接定义核武为「完全非法」,要求各国禁止拥有、研发、储存、转移及威胁使用核武,拥核国则应逐步销毁核武。滨住形容,条约进程标志著朝废除核武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环球安全局势复杂令核风险近年不降反升,在拥核国或寻求发展核武的国家眼中,核武既是对自己的「护身符」,也是威慑他国的利器,令废除核武运动工作难上加难。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已有94个国家签署,且有73国批准,但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核武国,以及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欧洲和东亚国家都没有加入——就连原爆受害国日本也连续3次拒绝以观察员国身分出席《禁止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会议,包括今年3月的第三次,外相岩屋毅当时承认日本安保环境严峻、不得不依赖美国延伸威慑保护,正是这决定的理由。
上述会议仍有像被团协的日本公民团体参与。滨住提到《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检讨会议预定明年底举行,被团协目前正展开运动,加强游说及施压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政府尽快加入和批准该条约,同时就条约中核灾害援助及环境复原的相关条款,推进跟受核灾国家的协作。
3反核诺奖得主致函美俄总统 迄今无回音
被团协今年4月还联同另外两个反核武的前和平奖得主「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和「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PPNW)致函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目前「核武构成的危险是数十年来最高」,促请该两大核武国元首协商全面废除核武。惟滨住承认未即时接获任何回应。
79岁的滨住治郎在广岛原爆之际作为胎儿在母体受灾,今年6月13日以被团协事务局代理局长身分代表组织回答本报提问,同月19日当选为局长。
明报记者 洪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