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上诉委员六成法律界 研增医界 天恩?遗属抱疑 佾x??贤:已人性化处理 可更细心(组图)
发布 : 2025-9-1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本报前日报道天水围天恩?精神病患母子被指申请公屋时无如实申报资产,去年11月被房屋署要求迁出,在上诉委员会(房屋)确认「迁出通知书」后,两人分别于今年4月及7月堕楼亡。房屋局长佾x??贤昨日开腔回应事件称感到非常难过,同事可再「细心?」,并考虑物色更多有医学背景的人加入上诉委员会,增加医疗角度的意见。死者家属邓小姐昨晚回覆时质疑,有关委任不代表负责聆讯的上诉审裁小组会采纳医院建议。另据本报统计,上诉委员会130名成员中,逾六成具法律背景,其次来自地区人士及商界(见表)。
何:26%上诉个案获撤迁出令 制度完整
佾x??贤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今年首7个月经上诉委员会审理公屋迁出个案中,近四成裁决修订或取消「迁出通知书」,取消「迁出通知书」个案占上诉个案约26%,亦有住户会进一步寻求司法覆核,反映上诉制度完整、决定公平。根据房署7月回覆本报查询的资料,今年上半年经上诉委员会审理后取消「迁出通知书」的个案,主要为上诉人或其同住家庭成员年老、患重病、残障,或家庭成员(如子女)已离开家庭。
佾x??贤续说,房屋署职员在处理过程已人性化处理,例如即时转介个案予社署,由社署安排一名明爱社工照顾涉事租户;职员当时已向租户强调接获「迁出通知书」后毋须即时搬走,可协助他们申请屯门宝田中转屋。同时,她认为当局细节上要加强认知,执行工作时更细心聆听租户需要,尽力理解、体谅和支援,并已提醒房屋署同事加强对有特殊需要的租户的认识和训练,「可再『细心?』和敏感度『高?』」。
上诉委会130人 5人社福界
现时上诉委员会共有130名成员,本报记者以网上公开资料辨认出当中120人背景,发现82人具法律背景,占整体约63%,其次为地区人士及商界,各有10人,社福界则有5人。
遗属:「人性化」有落差 体恤安置告知慢
遗属邓小姐向本报表示,对当局拟在上诉委员会加入具医学背景人士「有保留」,因为该做法不代表上诉审裁小组裁决时会采纳医院建议。她亦认为署方「人性化处理」与自己预期有落差,如房署职员今年3月11日通知其母弟上诉委员会裁决时,未有徵询他们意愿,便直接提供申请中转屋信件予母弟签署;体恤安置则在母亲离世后约两个月、即6月,明爱才致函其弟称已安排社工跟进相关事宜,惟其弟在等候中转屋期间,一直担心无安身之所。
黄碧如倡裁决前转介有需要个案
对于如佾x??善工作指引及流程,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碧如建议上诉委员会裁决前,房屋署应及早将有需要个案转介社署跟进。她亦留意到提出上诉的租户大多未必理解法例及程序要求,往往到聆讯当日才提供重要证据,她希望上诉审裁小组可主勾x??后聆讯,以留更多时间研究资料。
房屋署昨晚回覆本报查询称,体恤安置不属一般公屋申请,须由专业社工或授权人士为个案全面评估,同时协助当事人探讨其他可行方法解决房屋需要,强调署方接获??u荐并完成核实资格手续后,会尽快编配公屋,并会按既定政策满足社署??u荐的所有体恤安置需求。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