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成因除了遗传,环境因素更关键,近距离用电子产品、阅读、写作均令眼轴过度拉长,致近视加深。
【明报专讯】眼睛是人类的灵魂之窗,随?资讯发达和电子产品的使用程度增加,人们的视力问题趋严重。《英国眼科医学杂志》2024年9月发布由广州中山大学分析涉及50个国家、54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结果,研究指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比例显著上升,并预计2050年将升至39.8%。
■新闻撮要
无戴眼镜学童 两成视力不合格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2024年为710名学童做视力筛查,发现两成无戴眼镜者视力检测不合格,若不及时处理,严重近视会导致黄斑病变等眼疾。
协会属下香港儿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议工作小组成员谭秉钿说,参考2017年的欧洲研究,以及中文大学2023年一项有关学童近视研究的眼轴长度结果,??u算现时6至8岁学童日后或有逾1.3万人(占8%至9%)出现深度近视,或可引致逾4600人患近视性黄斑病变、逾3700人有青光眼风险。
小组成员李一婷解释,500度或以上深近视会增加严重眼疾的风险,应及早透过角膜矫形镜、近视控制镜片、药物或光学治疗等避免近视加深,并建议家长在子女约4岁开始定期验眼。
卫生署表示,2023/24学年逾25万名小学生(占全港近八成)接受周年健康检查服务,包括视力测试,当中戴眼镜比例35.1%。经检查后发现,近20%(逾5万人)未能通过初步视力测试。署方表示会继续为本港儿童提供视力筛查及适当转介,并配合相关健康促进活动。
■知识增益
中国成功研制人造视网膜
上海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出全球首款光谱覆盖范围极广的视觉假体——碲纳米线网络(TeNWNs)视网膜假体,成功恢复失明动物的可见光视力,为人类失明患者复明提供新可能。有关研究结果已于2025年6月于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综合《科技日报》等报道,团队成员表示该假体植入眼底后,可在视网膜中替代已死亡的感光细胞接收光信号。在光的照射下,能高效产生微电流,直接激活视网膜上尚存活的神经细胞,通过自然通路传递信号,不用依赖外接设备,即可恢复生物体对光的感知能力,重建视觉。
报道指出,植入假体成功让失明小鼠重新获得对可见光的感知能力,两个月后眼中几乎未发现毒性反应。
■护眼小贴士
˙使用手提电话、平板电脑及电脑时,最佳使用距离分别为30厘米、40厘米及50厘米
˙多做户外活动以眺望更多远景和绿色植物,减慢眼球拉长速度
˙定期检查眼睛
˙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后应休息20秒,并望向20尺外物件
(主要相关课题: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
■公民关键词
˙视力健康(Vision health)
˙眼疾(Eye diseases)
˙视光检查(Eye examination)
●挑战题
参考内容及就你所知,判断以下描述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见另文)
1. 深度近视较容易引致近视性黄斑病变。(是 / 否)
2. 卫生署为全港所有小学生作视力测试。 (是 / 否)
3. 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的碲纳米线网络视网膜假体,已于人类上测试可恢复失明者视力。 (是 / 否)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公民学堂 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