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灯节」是印度教传统节日,信徒会在家中和庙宇中点燃油灯,象徵消除黑暗的统治。

湾仔皇后大道东的锡克庙始建于1901年,重建后于2022年重开。有导赏员带领本港学生参观,学生亦戴上头巾融入锡克教文化。

近年政府积极??u广穆斯林友善旅游,有本地茶餐厅设清真认证「包房」,??u出不含猪油及防腐剂的菠萝包和蛋挞。

九龙清真寺位于尖沙嘴,是香港最大的清真寺,正殿可容纳3500名教徒。

跑马地印度庙毗邻养和医院,是本地印度教徒宗教及社交活动中心。

民建联颜汶羽(左)趁?锡克教国际头巾日,感受少数族裔文化。

平机会早前联同香港族裔共融联会假座锡克庙举办招聘会,有城巴职员(右)向求职者派宣传单张介绍公司资讯。




【明报专讯】香港非华裔约占人口8.4%,少数族裔的宗教及文化反映香港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徵。不过,部分少数族裔虽于香港土生土长,仍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及就职等各项挑战。
■少数族裔宗教文化多元
《基本法》赋予香港居民宗教自由,除了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主流宗教外,香港亦有其他拥有不少信众的宗教,例如印度教、锡克教等。这些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还举办各项社区活动。
◆印度教 排灯节列非遗清单
香港约有10万名印度教徒,来自印度、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印度教徒崇拜多位神祇,视牛为神圣的动物,大多不吃牛肉,部分教徒是素食者。跑马地印度庙是印度教徒的宗教及社交活动中心,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包括于跑马地印度庙的排灯节、胡里节、十胜节及新年节庆活动。
◆锡克教 信徒不剪头发
香港约有1.2万名锡克教徒。锡克教发源于印度,教徒不准剪头发,否则会被视为不尊重真神,男信徒须持守5种清净记号,包括穿戴象徵锡克教及信徒荣耀的「头巾帽」、携带用以保持头发整洁的木制发梳、戴上代表警醒行善的铁制手镯、佩戴象徵帮助弱小而不冒犯他人的短剑,以及穿著象徵圣洁及忠诚的短裤。在香港驾驶电单车的锡克教徒,可以宗教理由向运输署申请豁免佩戴头盔。
◆伊斯兰教 清真认证食品不含猪肉
香港约有30万名穆斯林,其中5万名为华人、15万名为印尼人、3万名为巴基斯坦人,其馀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
清真(Halal)在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或允许的」,清真食品指符合伊斯兰教规的食物,穆斯林不吃猪肉不喝酒,「清真认证(Halal Certification)」代表该食品从原材料到产品处理过程及包装等都符合伊斯兰教义,如不含猪肉或衍生物及酒精、未按伊斯兰方式屠宰的动物肉类等。
■相关数据
.(图表1)少数族裔主要种族分布(2021年)
.(图表2)少数族裔中文读写能力(2021年)
.(图表3)少数族裔家庭收入中位数(2021年)
■服饰肤色影响就业
香港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23年6至9月透过非政府组织及网上问卷访问596名少数族裔,57.2%受访者认同求职困难源于族裔,60.7%认为受聘条件较差。研究访问在港的少数族裔,有南亚裔教师应徵工作时被告知不获聘请,因该工种多聘用白人;另一雇主则要求她上班时不戴头巾,改穿「西服」才会聘用。
政府??u恒常多元种族就业计划
政府2002年成立隶属民政事务总署的种族关系组以促进种族共融。《种族歧视条例》于2009年生效,在订明活动范畴内,任何人基于某人的种族而歧视、骚扰及中伤该人,即属遾x??。订明活动范畴包括雇佣、教育、提供产品和服务等。
政府自2023年11月起恒常??u行多元种族就业计划,委聘非政府机构以个案管理方式,为少数族裔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援服务,由注册社工担任个案经理,提供个人化就业服务,并举办职业语文工作坊。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称,由2023年至2025年5月底,计划每年分别为255、475及311名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就业支援,并录得逾300宗就业个案,获聘职位包括活动干事、侍应、厨房帮工、保安员、建造业工人、程式编写员、导师及采购员等。
何启明表示,政府以身作则雇用少数族裔,例如劳工处2023年起增聘少数族裔出任就业助理及一般助理,协助加强在少数族裔社群??u广劳工处就业服务及支援。
■教学导赏 - 文:罗启心老师
.多元文化、文化共融(表)
(主要学习重点:香港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徵)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公民学堂 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