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报专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著名的《悯农》诗共两首,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据说,20多岁的李绅就凭这两首诗得到集贤殿校书郎吕温的赏识,吕温断言「斯人必为卿相」,后来果如吕温所言,李绅官至尚书右仆射,属于宰相级别。诗名「悯农」,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悲悯。但当了官之后的李绅,人品其实并不怎么样。
开成元年(836年),李绅出任宣武军节度使,治理汴州,据说「性暴不礼士」,好发官威,对一般官员态度很差。有一次,在开封桥上遇见一个士人,士人来不及躲避,李绅令开路的随从把他给抓了。经过审讯,得知士人竟是皇室子弟,那人极为不满,说:「天子的勤政楼前,都容许我缓缓步行;你这开封桥上,竟不让我徐徐而过,难道汴州比京城还大,尚书比天子还尊贵?」李绅听了大惊失色,连忙把他放了。
李绅做官前对农民敬重同情,做官后对人民却颇施凌虐,可谓「前恭」而「后倨」;做官时对士民好作威福,遇见权贵则谄媚阿谀,又可谓「前倨」而「后恭」。
历代官场,像李绅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古文篇章
缝人制衣(《寄园寄所寄》卷十二)
嘉靖【1】中,京师缝人【2】某姓者,擅名【3】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称身。
尝有御史【4】令裁员领【5】,跪请【6】入台年资【7】。
御史曰:「制衣何用知此?」
曰:「相公【8】辈初任雄职【9】,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在事【10】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11】,内存?挹【12】,其容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称也。」
■注释
【1】嘉靖:明朝皇帝世宗朱厚熜的年号(1522-1566年),一共使用了45年
【2】缝人:缝制衣服的人,裁缝
【3】擅名:擅,占有,据有。擅名,享有名声
【4】御史:官名。周朝时掌文书、授法令;秦朝设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属于近臣,所以也有纠察弹劾之权。汉以后,职责专管弹劾
【5】员领:旧时官吏的礼服,领呈圆形,又叫「圆领」、「盘领」
【6】请:询问
【7】入台年资:御史的官署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以后改称「御史台」。入台年资,进入御史台的年资,即做官时间
【8】相公:原为旧时对宰相的敬称,后来也用以泛称官吏
【9】雄职: 重要的职位,高位
【10】在事:任职,居官任事
【11】迁:升迁,晋升
【12】?挹:?,淡泊,谦和。挹,粤音邑,jap1。通「抑」,抑制,谦退。?挹,谦虚退让
■语译
嘉靖年间,京城有一个某某姓的裁缝,名噪一时。他裁制的衣服长短宽窄,无不合身。
曾经有位御史,叫他做一件盘领官服。裁缝跪了下来,询问御史做官的年资。
御史很是奇怪,问道:「做件衣服还用得?知道这些?」
裁缝说:「大人们初任高职,意气风发,派头十足,身体会微微后仰,衣服就要做得后短前长。任职了一段时间,气势会稍稍平和,衣服就要前后长短一致。待到当官久了,想要升职,内心自然有谦和之气,身体不免向前弯曲,那衣服就要做得前短后长了。不知道大人的年资,衣服就没法做得合身呀。」
■正经之外
衣冠禽兽
我们把外表光鲜斯文、内里却寡廉鲜耻的人,形容为「衣冠禽兽」,骂他空有人的外表,虽然戴了帽、穿了衣,终究是畜生,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近些年来,又有不少人认为「衣冠禽兽」其实是褒义词,源自明代官服上的纹饰。
官服绣上动物图案始于唐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左右武卫将军穿绣有豹文的袄子,左右翊卫将军穿绣有鹰文的袄子。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赐官员绣袍,上面也有成对的禽兽纹饰。明朝洪武年间,开始用官服胸背上的纹样显示官员的品级,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官方规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o?J??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文官绣的是飞禽,象徵文采;武官绣的是走兽,象徵勇猛;而公侯绣的是神兽,祥瑞之寓意自不待言,这些徽饰后来又称为「补子」。故有人说,「衣冠禽兽」原本用以赞美那些身穿禽兽制服的文臣武将,到明末因为贪官污吏横行,这四个字才渐渐由褒义转为贬义。
这种说法充斥网络,影响颇大,但并无实例可以证明。
古代但凡动物与「衣冠」的组合,都不是什么好词。秦末就有人骂西楚霸王项羽「沐猴而冠」,说他是只大马猴(沐猴),虽然身穿人的衣冠,其心却不像人。元代骂人「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裙之材」,意思一样。五代时苏楷既无才华,又无德行,被人称为「衣冠土枭」,就是穿了衣服的猫头鹰。清代初期,汉人看不起满清官员的服饰,讥其为「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搞得雍正皇帝有点尴尬,要亲自辩解一番,说你们汉人由周代至汉唐,也曾头戴雀弁、鹿弁、獬豸冠、貂蝉冠、??冠,身著羽衣、鹤氅、雉头裘、狮蛮带之类,为什么不说自己是「禽兽」。
从孟子开始,儒家重视人禽之辨,骂人「禽兽」,言下之意说他「不是人」,明显是贬义。加上「衣冠」,更好不到哪儿去,因此「衣冠禽兽」不可能用来赞美他人,不可能是褒义词。
明代官服前后长短一样,〈缝人制衣〉所谓「后短前长」、「前短后长」只是作者藉以讽刺时倨时恭的「相公」们。至于这些「相公」是否「衣冠禽兽」,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实战篇
1.缝人「擅名一时」的原因是:
(A)身居京师之中
(B)专为相公制衣
(C)制衣年资够久
(D)制衣无不称身
2.试判断以下陈述:
御史任久欲迁
□正确
□错误
□无从判断
3.裁缝为什么要问御史「入台年资」?
文:洪若震
图:SeventyFour@iStockphoto
■洪若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文字学、古代文献和古典文学,长期从事语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