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一日4宗移植手术 多年罕见 医生称反映捐赠率仍低 料受「留全尸」传统观影响(组图)

发布 : 2025-11-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玛丽医院器官移植团队早前于一日内完成4宗移植手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陈智仁(左二)称同类情?上一次出现已是2018年,反映器官捐赠率偏低。左一为玛丽医院内科顾问医生马锦文;右二及右一分别是受赠者江小姐及玛丽医院手术室副顾问护师姚淑华。(李绍昌??o?J??



今年48岁的江小姐(图)以往因多发性肝囊肿,腹部肿胀,需定期到医院抽腹水,睡觉时难以躺平。至今年较早时间接受移植手术,目前情?稳定,期望可重投工作和去旅行。(医管局提供)





【明报专讯】躺平睡觉,对多发性肝囊肿患者而言非易事,江小姐近年深受腹胀和腹水困扰,除难以躺平睡觉,走路也不稳,容易跌倒,食欲亦受影响,直至接受肝脏移植才重拾正常生活。玛丽医院早前于一日内完成4宗器官移植手术,江小姐是受赠者之一。该院器官移植团队称上次出现类似情?已是2018年,近年轮候器官移植的病人仍远超移植数字,反映香港器官捐赠率偏低,呼吁大众支持器官捐赠,让更多病人有机会重获新生。

48岁受赠者 换肝重投职场去旅行

今年48岁的江小姐因家族遗传,20多岁已发现患有多发性肝囊肿,2022年病情恶化,肝功能持续下降,同年10月开始轮候肝脏移植,等了约3年,今年较早时间于玛丽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据医护团队所讲,其肝脏重量达10公斤。

江小姐回想,收到医院电话一刻心情激动,赶赴医院期间脑海一片空白,她说病症引起肚胀、腹水,令她走路不稳、容易喘气,试过跌倒后无法爬起,要靠路人扶,也试过无法登上小巴,后来要靠轮椅代步。

病症对生活的影响不止于出行,江小姐说以往难以躺平睡觉,食欲也受影响,每周要到医院抽腹水,后来她终辞工,长留家中养病。接受肝移植手术后,她现时仍要定期覆诊,但已可重新步行,还打算未来重投职场、去旅行,多做之前因病而做不到的事。

玛丽医院较早时间于同一日完成4宗器官移植手术,江小姐是受赠者之一,其馀受赠者为2女1男,介乎43至61岁,各人已出院,情?稳定。4宗手术分别为两宗肝移植、一宗肺移植和一宗肾移植,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陈智仁形容由准备、筹划,到做手术属「马拉松式」部署,全程逾50名来自不同专科及部门的医护及人员参与,连同事前一晚准备,大家接力工作逾38小时。

他称4宗器官移植手术均属遗体捐赠,因涉及两名捐赠者,团队须于手术当日到两间医院摘取器官,因为器官不能长期?x??缺血状?,团队要争分夺秒,将器官送回医院,尽早开始手术,「最大的挑战是怎样确保时间的掌控,亦要确保手术能够顺利」。

陈智仁说,上次一日做4宗器官移植手术已是2018年,某程度反映香港器官捐赠率偏低,料与不少病人及家属仍受「留全尸」的传统观念影响有关。他又留意到部分病人纵有意愿捐赠器官,但生前未明确向家人表达,终未能如愿,建议大众如有意捐赠器官,应及早告知家人。

死后捐赠器官须徵求家属同意

港岛西医院联网移植服务协调委员会主席、玛丽医院内科顾问医生马锦文称,医管局有器官移植轮候名册作中央分配,按病人血型、临?紧急程度、已轮候时间等排列先后次序,目前平均每日有逾2500名病人轮候。

她引述数据(见表)称,近年轮候器官移植人数远超器官移植数量,然而对末期器官衰竭病人而言,器官移植是最佳,甚或唯一治疗方案,呼吁大众支持器官捐赠,让更多病人有机会重获新生。

本港目前采用自愿捐赠机制,市民自愿捐出器官,但死后捐赠器官的决定仍须徵求家属同意。对于预设默许机制,即假设所有市民同意死后捐出器官,不同意者须在生前提出反对,陈智仁回应称作为移植医生,会响应能增加器官捐赠的机制,目前政府也正探讨相关问题,相信往后会有更多公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