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孩子之名

发布 : 2021-2-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奕奕自从升上小五后,父母便经常因为他的成绩而争吵。妈妈因以前欠缺读书机会,只读到中学便出来社会工作,10多年来也只是做一份文职,因此,她很希望奕奕考入大学,将来找到较好的职业。每当奕奕测验或考试分数未如妈妈理想时,她便会大发雷霆。爸爸对奕奕的学业则没有那么紧张,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每当妈妈责骂奕奕不努力时,爸爸都会插嘴责怪妈妈是虎妈,令妈妈更为愤怒,连爸爸也一起骂。因为不愿看到父母经常为他争吵,奕奕很用功读书,只是分数仍未达到妈妈的期望,父母仍然每天争吵。

孩子被剥夺见父亲权利

奕奕中二时,父母离婚了。妈妈带?奕奕搬去与婆婆一起住,从此不许他见爸爸。奕奕很挂念爸爸,很想见他,但每次提起爸爸,妈妈都会很生气不让他们见面。有一天,爸爸到学校接奕奕放学,奕奕很开心,两父子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晚上,妈妈知道奕奕见过爸爸后怒不可遏,不但把奕奕痛骂了一顿,也打电话与爸爸争吵了一小时。奕奕很害怕,之后爸爸再到学校接他时,他只是打一下招呼便直接上校车回家。

被迫当取赡养费信差

大约半年前,妈妈突然让奕奕见爸爸,但同时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问爸爸要钱。后来,爸爸因遭到减薪,给的钱减少了,妈妈非常生气,将他们父子每月一次的见面时间由一天减到半天。爸爸极之不满,在电话里与妈妈吵了一顿。奕奕不想每次见爸爸都要问爸爸要钱,渐渐不想见爸爸了。

父母因?个人的成长背景及经历,对孩子的期望及管教或会有很大差异。最理想是夫妇取得共识,管教一致;若未能一致,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增加孩子的罪疚感。很多时,管教问题只是夫凰碢系不和的表徵,真正问题可能来自沟通与信任,甚至是父母把自己的童年遗憾投射在孩子身上。像奕奕的妈妈,她希望儿子多读几年书,有更高学历,来补偿她对读书的梦想。

父母很多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总是说一切是为孩子好,为孩子前途?想,但却偏偏选择离婚,令小朋友被迫要与至亲分开。如果真的是为孩子?想、爱孩子,父母应该做的是寻求专业辅导,改善夫妻关系,学习有效的沟通模式及管教方法,而不是借孩子之名,逃避自己的问题或达成自己的目标。在奕奕的个案中,孩子不但被剥夺见父亲的权利,更成为取赡养费的信差,对他非常不公平。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关系问题的代罪羔羊,更不是达成个人愿望的工具。

文:傅丹梅(注册社工、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