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打工博物馆(图)

发布 : 2023-6-0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打工博物馆摆放的人形纸板,背后记录了打工者的故事。5月20日博物馆告别仪式当天迎来罕见人潮。(资料图片)


破旧的房屋,泛黄的资料,斑驳的墙面,腐烂的气味,凌乱的陈设,原本不应该成为对博物馆的形容词。但在北京五环外的皮村,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博物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惭愧的是,初听到这个博物馆的时候,也是博物馆即将闭馆的时刻。原本以为是个现代人自嘲式的网红性质博物馆,等真正来到门前,才发现并非如此。

走过皮村标志性的新村门,经过几条商业街,穿过众多招租的小单间公寓,来到了一条被画满拆迁红字的街道,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平日里参观者稀少,两小时内可能也就有两个人走进这家小小的博物馆,匆匆看过又离开。

馆内展览的暂住证、粮票、工资条,甚至馆内最大的展品,一辆煎饼车,都记录著过去几十年间普通打工人真实的日常。展馆最深处摆放的人形纸板,背后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保安、建筑工人、清洁工、外卖员、的士司机……「打工人」这个被现代人自嘲的词语,被他们完美诠释。

打工者维权路仍漫长

博物馆内除了打工者日常,还有各类维权事件的始末和档案,记录了他们的血汗与眼泪。虽然国企、大型民企几乎都建立了工会组织,都在「依法履行」职责。但对于许多数打工者来讲,内地的工会似乎大多隐形于节假日派发的米面粮油中,甚至很多中小微企并未组建工会,打工者的权益维护之路依旧漫长。

近年来996、隐形加班和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工会工作的缺失。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法治日报》发文讨论遏制隐形加班现象时,也提及中国社科院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表示,真正发挥工会作用,才能给员工在企业内提供权利保护层。

在打工者NGO展区内,也记录了打工人们互帮互助和维权的历史。除了工会,社会组织也能为打工人权益保驾护航。截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社会治理范畴,已连续五年将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放在一起表述。虽然展厅内的团体多数已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但这些历史也启发和鼓舞了众多身处困境的打工者。

蚊子的「嗡嗡」声,和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成了我对博物馆最后的记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闭馆了,但打工者的精神还在。无论是走进博物馆,还是走进生活,希望所有「打工人」都能被善待。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