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护署普查队在桥嘴洲的珊瑚群落使用样线,量度珊瑚覆盖率。(政府新闻处)

其中一个普查地点浪茄湾的珊瑚礁有杂色龙虾栖息。(政府新闻处)

笛鲷在桥嘴洲珊瑚礁之中出没。(政府新闻处)
【明报专讯】渔护署公布今年香港珊瑚礁普查结果,全港33个普查地点有6个录得珊瑚白化现象,包括吉澳鸡公头、印洲塘坳鱼嘴、海下湾珊瑚滩等,白化影响程度轻微,限于局部地方,估计夏季水温上升所致;整体珊瑚健康状?良好,物种多样性维持高水平。
1/3地点覆盖率过半 东平洲最高
普查于今年6月展开,为期5个月,参与活动的义务潜水队员逾1150人,普查范围涵盖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各个普查地点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由12.8%至74.3%不等,覆盖率最高为东平洲亚妈湾。共有10个地点录得逾50%覆盖率,其中5个位于海岸公园。
资料显示,去年33个普查地点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由8.8%至74.3%不等,当中以桥咀洲北录得最高珊瑚覆盖率,15个地点录得逾50%珊瑚覆盖率。
健康值高于平均 指定物种全现
参加普查的义务潜水队亦在10个评估地点进行「珊瑚检视」,透过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分4种颜色,每色分1至6级,1最浅色,6最深色)找出珊瑚色素浓度,珊瑚颜色愈深,表示健康状?愈佳。本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数为4.28,比去年4.06稍佳,远高于一般平均值3,显示整体珊瑚健康状?良好。
渔护署称,参与普查的义务潜水队亦会记录预先订定的物种,包括20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今次普查录得全数20个指定指标物种,包括最常见的蝴蝶鱼、石斑、笛鲷、海参及海胆等;大部分石斑、细鳞和笛鲷在东面水域的伙头坟洲和东北水域的赤洲、?竹角海及娥眉洲西录得。所有普查地点均无破坏式捕鱼作业痕?,但8个地点发现有弃置鱼网,影响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