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世界:识「玩」喎——英国伦敦的「玩耍博物馆」(组图)
发布 : 2023-12-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伦敦Young V&A经改造后重新开幕,糅合展览、设计和玩耍元素,适合家庭同乐。

Young V&A展品呈现各年代玩具的演化,以及人们如何透过设计改良玩具。

艺术家Rachel Whiteread以个人收藏的玩具房子砌满Young V&A的展区。
【明报专讯】我们从小常被师长告诫学业为重,玩耍彷佛带?「不务正业」的意味。其实适量的玩乐时间,对孩子身心发屾x??很大益处,休闲活动对成年人维持身心健康亦相当重要。今日你「玩」了没有?
玩耍(play)是以娱乐为目标的自主行为,亦是休闲活动。成长于不同年代的孩子玩耍经验相异——大部分战后一代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加上当时邻里关系较紧密,住在附近的孩子通常会一起玩耍。除了团体游戏,他们还会玩模型车、弹珠、棋子、娃娃等。1980至90年代市面上多售卖供一人或少数人玩的玩具,如1980年代的掌上游戏机、1990年代后期兴起的电子宠物「Tamagotchi」等,团体游戏则有多款桌上纸牌游戏可选。随?家用电脑普及,近数十年电脑游戏变得多样,手机游戏更能随时随地提供娱乐。
「玩?」有益身心
有研究指出,玩耍能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有助维持生理及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自1970年代起开始研究玩耍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大部分结果显示,孩童能从玩耍中了解个人喜恶及周边环境 ,再从尝试不同的活动中发掘到个人长短处。能主动参与玩乐的孩童,较能在生活中产生自主感,从而提升自信和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群体活动也能令他们更理解他人感受,培养同理心,有助日后与人互动和发展人际关系。
透过玩耍探索世界,亦可提升孩童的学习意欲兼发展各种基本技能,其中一种常见的玩耍方式是「角色扮演」,如孩童会为不同模型和娃娃「配音」,创作情境和故事,从中练就语言能力。若成人参与玩乐,孩童更可透过互动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藉想像刺激各种情绪的形成,助他们接触日常生活中未必能经历的情境,提升理解和掌控事情的能力。
心理学家Howard E. A. Tinsley在1986年提出理论,指出玩耍对人类身心发展十分重要,但他认为,活勾x??身并非重点,重要的是活动体验,即当事人如佾x??入活动当中。愈能投入休闲活动和与他人互动的人,就愈能满足心理需要,达至身心健康。
想玩?去博物馆玩
位于英国伦敦的Young V&A早前经翻新后重新开幕,以「想像、玩耍、设计」为意念,目标成为适合孩童、青少年和家庭到访的博物馆。人们踏进新馆,彷佛到访游乐场,大堂设有如大型旋转滑梯的楼梯,旁边两层的围栏上又以硕大字体砌起区域主题,包括「展览」(Exhibition)、「设计」(Design)和「玩耍」(Play)。设计区域中展出不同年代的玩意,也展示了如何透过设计创造和改善玩具,玩耍区域亦特设让孩童与游乐设施互动的空间。
除了英国,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亦有个拥有全球最大型与玩具相关藏品的博物馆。The Strong National Museum of Play在1969年成立时,主要展示创办人Margaret Woodbury Strong(1897-1969)的玩具收藏,同时分析美国二战前的社会文化历史。Margaret在一本1915年的记事簿中,记录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玩乐和休闲活动,包括音乐课、高尔夫球课、网球赛、骑马、美术课、去剧院看表演、学习茶舞和旅行。在热中休闲活动的家庭成长,她明白玩的重要,直至成年后依然不断发掘兴趣,也参与不同社交团体(social clubs)。Margaret喜欢单字「fun」(乐趣)和「fascination」(魅力),她最初希望博物馆以Museum of Fascination命名,不过有份筹备的专家希望透过藏品探讨更深入的议题,故以现在的名字命名博物馆。经数次改良,博物馆室内设计渗有大量互动元素,让观众探索玩耍如何鼓励学习和创意,同时展示玩乐对美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图:郑宝欣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6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