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以对华立场感失望 惟双边关系仍佳」(组图)
发布 : 2023-12-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接受本报电邮专访时表示,以方对中国的以哈战争立场「感到失望」,但双边关系仍保持良好。(受访者提供)

以军士兵Asaf Hamami的母亲在儿子灵柩上作最后哀悼。按以军说法,该名士兵在10月7日当天死于哈马斯突袭,遗体被带到加沙,但在多个情报显示他已死后,当局批准为他举行葬礼。(路透社)
在中国外交部发表《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下简称《立场文件》)后,本报通过以色列驻港总领事馆向该国驻华大使潘绮瑞(Irit Ben-Abba)提交书面提问寻求回应。潘绮瑞向本报表示,以色列认为中方《立场文件》「并未体现应有的平衡」,只字未提哈马斯的暴行和以色列的自卫权,而尽管以方对北京自开战以来的官方立场「感到失望」,惟双边关系仍保持良好。
没提哈马斯暴行「未体现平衡」
被问到以色列如何理解中方在以哈战争的立场、尤其是最新的《立场文件》时,潘绮瑞质疑该份文件并未体现应有的平衡,丝毫未提这场战争的起因,丝毫未提哈马斯在10月7日「对无辜的以色列平民、婴儿、儿童、女性、男性、老年人进行了恐怖屠杀」,既未提及哈马斯劫持平民,也未提及以色列的自卫权和边境安全权——「这边境是中国承认的,属于主权国家以色列」。她指如有和平倡议,应表明哈马斯才是打破之前长期停火状态的一方,并强调哈马斯犯下战争罪,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和战争法的所有准则,「而中国的和平提案中并未提到这些恐怖行径,对哈马斯这一恐怖组织犯下的罪行也未做出谴责」。
正如前述,《立场文件》大致体现中方自开战以来的主张。潘绮瑞对此直言,以方对中国「从(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开始以来的官方立场感到失望」,指中方避谈哈马斯犯下「史无前例的恐怖屠杀」,避谈哈马斯发动战争的事实,而且中方立场「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对象不是巴勒斯坦人民,而是恐怖组织哈马斯」。她坚称在瓦解哈马斯统治前,以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惟她否认上述不同调会影响到中以关系,「尽管中国对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持偏见态度,但双边关系仍保持良好并将继续良好势头,两国基本利益也毫不动摇」。
华社交媒体掀反以反犹批评潮
在哈马斯突袭后,以色列驻华使馆在微博等内地社交媒体谴责哈马斯,惟帖文留言充斥网民冷嘲热讽,甚至有一些夸张的反犹言论。潘绮瑞形容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的批评浪潮在规模和严厉程度上「远超当地媒体过往的反以反犹言论」,以方将其归结为世界范围内的一次重要反犹反以言论浪潮。她提到10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向中文社交媒体的大V及其粉丝做出重要提示,即法律禁止利用网络宣扬极端主义、民族仇恨和歧视暴力等信息,「我们希望中国当局遵守这一法律」。
尽管如此,据本报跟不同国家专家所做的访问了解,许多国家也许在哈马斯突袭后原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但随著以军进攻加沙的伤亡人数高企,对巴人的同情渐成国际社会主流,而以色列似乎未有理解这种舆情变化。
潘绮瑞回应时强调,以方战争对象是「极端的圣战组织哈马斯,而非巴勒斯坦人民」,又表明以色列「不会再容忍南部边境存在一个恐怖主义机器,即收到国际社会大量资助的战争机器哈马斯」。她坚称以色列在国际社会得到众多国家支持,「他们一致认同,恐怖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整个地区甚至其他地区都构成了威胁」。
她将加沙死伤人数高企归咎于哈马斯「千方百计地去除对该地人民的保护」,指控对方将学校、医院和清真寺等作为武器基地,将指挥总部设在平民建筑当中。她讽刺哈马斯领导层统治加沙以来未不曾考虑保护平民,「他们只有一个要义:打击并摧毁以色列,这也明确体现在其1988年宪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