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手垮婌乳酸(组图)

发布 : 2024-8-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Eric说会定期测试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运动员需戴上面罩,通过测量从仪器吸入的氧气量,再减去呼出气体中的氧气量,便能计算出运动员利用氧气的能力,是衡量心肺耐力的黄金标准。



挪威跑手Jakob Ingebrigtsen今年再战巴黎奥运,被视为1500米赛跑项目的金牌热门人选。(Getty Images)



透过乳酸检测仪器和指尖血液采样试纸,可准确显示运动员当下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冯凯键摄)



Eric说近年运动界兴起双乳酸阈值训练法,运动员早晚各操练一课,并以贴近LT2阈值强度间歇跑(Interval),据说进步效果比每天只做一课的单乳酸阈值训练更明显。



Nicholas(中)在今年3月的三项铁人世界杯香港站上,以56分07秒冲线,排第38名。(资料图片)



Nicholas说每课操练都要拮手垮婌血3、4次,所以指头上留有不少针孔。(冯凯键摄)


巴黎奥运各国选手的报道愈来愈多,其中连续3届在欧洲田径锦标赛中夺得1500米及5000米双金牌的中长跑好手Jakob Ingebrigtsen更是备乖碢注,他奉行的「乳酸阈值」训练法成为讨论焦点。

超班成绩到底如何炼成?关键原来是拮手垮婌乳酸!

文:周群雄

挪威「气袋」捧红乳酸阈值训练

近年运动界关注的乳酸阈值(lactate threshold)训练法,原来并非新鲜事,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助理教授潘梓竣(Eric)说早于1970年代已经出现,不过近年广受挪威选手采用,当中Jakob Ingebrigtsen更在上届奥运男子1500米赛跑以破奥运纪录成绩夺金,令乳酸阈值训练重新成为热话。

「简单来说,乳酸阈值是垮婩内开始累积乳酸的门槛,是体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当运动强度较低,乳酸产生的速度较慢,身体可以透过新陈代谢排除,防止乳酸在体内和血液中累积。」而随?运动强度提升,无氧(anaerobic)能量系统的参与度亦会增加,身体开始进入疲劳状态,体内和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明显上升。

他强调乳酸并非引致身体疲劳的元凶,「近二三十年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肌肉收缩时会通过水解作用(ATP hydrolysis)将三磷酸腺?(ATP)转化为能量,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H+)及其他物质,才是引致疲劳元凶,而乳酸只是刚好会同时出现的物质」。不过,当体内的乳酸浓度高,氢离子的数量亦肯定不会少。由于量度运动员血液中乳酸浓度的方法比较可行,因此它便可作为疲劳度的指标(indicator)。

乳酸浓度维持LT1与LT2间

Eric指乳酸浓度虽然会随运动强度上升,但比例却非固定,「乳酸浓度会在两个特定强度位置出现明显转折,分别是2.0mmol/L和4.0mmol/L」,分别称为「第一乳酸阈值/有氧门槛」(LT1)和「第二乳酸阈值/无氧门槛」(LT2),而有效的乳酸阈值训练,一般是将乳酸浓度维持在两者之间。

Eric解释,如低于LT1阈值(<2.0mmol/L),对提升运动员的持久力没有太大帮助,多数用于恢复训练之上;相反如超过LT2阈值(>4.0mmol/L),则主要用于训练爆发力,如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但运动员会更疲劳,训练后需要更长时间回复体力,否则受伤风险大增。

提升缓冲疲劳能力

乳酸阈值训练的目的,是希望提升运动员身体缓冲疲劳物质的能力。

Eric说训练方法是以介乎两个阈值之间的配速,连续跑20至4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便能延缓疲劳出现。反映在运动表现上,「如果跑手在同一乳酸阈值下能以高于其他跑手的配速跑,便代表他的体能较有优势,LT1、LT2阈值在持久力上的分别是,前者相当于跑手在该数值下能够持续跑约3.5小时,后者则可持续跑1小时,之后乳酸值便会快速上升」。所以如果跑全长42.125公里的马拉松赛事,跑手便有需要以低于LT2阈值的速度跑步,才可维持连续跑两小时以上。

长跑三铁足球篮球合用

乳酸阈值训练成效看曲媎著,但Eric说并非所有运动员都需要。一般来说,愈需要持久力的运动如长跑、三项铁人,又或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重复冲刺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乳酸阈值训练效果才会显著;换转是短跑、举重等毋须持久耐力的运动项目,乳酸阈值的参考价值便不太大。

乳酸/运动强度关系

当运动员以低于LT1阈值强度做运动,身体产生乳酸的速度处于基础水平,可通过新陈代谢系统排除乳酸,达到平衡状态。

当运动强度超过LT1阈值,乳酸累积速度加快,但身体仍有缓冲机制加快排除乳酸,乳酸浓度上升的速度仍不算太快。

如运动强度超越LT2阈值,乳酸累积速度已超过排除速度,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升,体内氢离子量剧增,如乳酸浓度高于8至10mmol/L,便会很快力竭。

多次拮针验血 调整训练强度

香港体育学院三项铁人精英运动员、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系课程的曾祥星(Nicholas)表示,从中学开始已参考智能运动手表的数据尝试乳酸阈值训练,到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科学化地执行测试乳酸浓度程序。

Eric说要准确测量乳酸阈值与配速的关系,需要使用乳酸检测仪器和指尖血液采样试纸。运动员需要在客观环境(如温度和湿度)受控制的实验室接受单车机或跑步机测试,过程约10至20分钟。一开始强度会很低,稍后逐步加强,在完成不同阶段训练时立即测量乳酸浓度,完成后便能找出相当于LT1和LT2阈值的配速。

单凭心率数值不精准

训练期间,运动员需多次拮针验血,Nicholas说因为单凭心率数值及身体感受,并不能准确反映是否能控制在目标阈值之上,「我同队友都试过以为自己跑得好轻松,但拮完手指才发现乳酸浓度已超过4.0mmol/L好多」。视乎不同训练项目,测量次数或频率都不同,以Nicholas的跑步机训练为例,首先,他必须以介乎2.7至3.3mmol/L的乳酸浓度,跑7组、每组连续2公里的训练,中间有短暂时间休息。当完成第2组训练,Nicholas即时从跑步机走下来拮手指,将血滴在检测仪器试纸上,大约等10多秒,乳酸浓度便会显示出来,他便可确认刚才的训练是否在所需强度内,若太低或过高,便可在下一轮训练调整。

而他分别会在完成第2、4及6组训练后检测,即要刺破指头3次,难怪他的指尖上留有一个个针孔。Nicholas说,理论上应要持续及规律地监控训练时的乳酸浓度,但因试纸并不便宜,所以他只会在重要的训练环节,或临近比赛前才加强检测密度。

跑步能交谈 未到LT1

虽然运动时的主观感受无法准确反映乳酸阈值,但对业馀跑手来说仍有参考价值。潘梓竣说可根据「自觉竭力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评分,1分代表最轻松,10分代表完全竭力,而恰当的乳酸阈值训练强度介乎6至7分之间,即运动时感到有一定馀力。

换作以「对谈测试」(talk test)评估的话,如跑步时能够轻松交谈,可能连LT1阈值也未到,但若只能用简短句子跟朋友交谈,明显喘气,便有可能是介乎LT1与LT2阈值之间。

智能手表靠大数据估算 仅业馀参考

现时不少智能运动手表都宣称可量度用家乳酸阈值及最大摄氧量(VO2max),是否可信?一般而言,运动强度愈高,心率会愈快,两者有一定关联,而厂方在实验室邀请了不同年龄、体重的人测试,蒐集资料制成数据库,用演算法总结出各种生理指数的关联。

因而用家戴?手表做运动,系统便能根据心率、跑速等资料估算出乳酸阈值;基本上一定有误差,不及在实验室配合专业测量器材量度般精准。

「业馀运动爱好者可参考相关数值,但对专业运动员就不太足够,以晋级奥运决赛的运动员为例,金牌选手与对手的体能或只相差1%,所以训练时掌握的数据愈精准,对提升成效自然愈有优势。」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