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能源车力破「成长的烦恼」

发布 : 2025-7-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5年过半,内地新能源车产业交出「期中答卷」:产销双双逼近7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40%,市场渗透率达到44.3%。然而,数据背后,行业又经历了怎样「成长的烦恼」?

上半年新能源车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协同发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无疑是重要助力,上半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延续、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部分「国四」车,直接拉动消费端活力。技术突破持续刷新行业天花板,比亚迪超级e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多领域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L3级自动驾驶条例于4月在北京率先实施、L2+及以上级别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几乎成为上市新车的「标配」、城市 NOA(导航辅助驾驶)级智能化渗透率在6月首次突破20%……从政策法规到产品普及,智能化浪潮加速席卷。「续航可靠」、「智能体验」成为众多用户选择新能源车的关键因素,市场驱动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

高速增长的背后,新能源车行业也经历?「内卷」烦恼。继2024年12月比亚迪与特斯拉(Tesla)提前发起促销后,2025年1月小鹏、理想、蔚来等车企跟进推出置换补贴及金融优惠。自此,价格战从局部逐步蔓延至全局,车企陷入「降价-亏损-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局面,相关部门及时出手,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积极推动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多家车企积极响应并做出承诺,将竞争的重心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研发与产品力提升。眼下,随?主流车企创新成果的加速落地,市场对新能源车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将为行业摆脱对价格战与低端重复的路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预计未来新能源车行业将加速从「价格搏杀」向「价值创造」转型。

尽管上半年内地新能源车出口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成绩十分亮眼,但出海征程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国家和地区设置了技术壁垒、关税壁垒,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内地新能源车的出口难度。同时,欧美传统汽车巨头加速电动化转型,新兴造车势力也不断涌现,给内地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此,内地车企展现出了强大的「破局智慧」。多家车企选择在海外投资设厂,同时加大对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的销售布局。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产能的「走出去」,更实现了产业链在海外的「扎根」。同时,考虑到内地在产品和技术上积累的强劲「硬实力」,新能源车出海前景依然乐观。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内地新能源车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有喜悦也有烦恼。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行业竞争秩序有望逐步规范,随著新车型密集上市及海外工厂产能逐步释放,年终「成绩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