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币破位 BMNR续寻顶(图)

发布 : 2025-8-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股强势向上,纳指上周大升3.8%,「MAG 7」轮流向好,新近就到苹果(美:AAPL)发力升13.3%。笔者几周前指美国似在攀越忧虑之墙,至今也确实如此。近期炙手可热的是以太币的treasury stock(下称库存股),Bitmine(美:BMNR)上周五就大升25%,Sharplink(美:SBET)则大幅跑输只升2%。

美股的宏观发展是偏好的,贸易协定和关税尘埃落定,虽然很多时特朗普与别国一份协议各自表述,尤其是动辄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在特朗普眼中是强制性的,由美方决定投资什么,但在日本眼中只是贷款,欧洲则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与否。但总之变数已告一段落,半导体的100%关税基本上也形同虚设。

贸易协定尘埃落定 美股偏好

关税的影响会陆续浮现,但市场对通胀的看法不差,升幅应可控,而通胀温和回升一般对企业收入、盈利和股价都是偏正面。若再配合联储局减息,实质利率下降,股市动力会更强。笔者反而觉得可观察美元变化,会否出现各国以贬值来消化关税,这样就会有利于美国减少贸易逆差、财赤。暂时未看到这个趋势,美汇指数在98至100水平徘徊为主,但欧元兑美元升不动了,新兴市场货币升值趋势也基本上暂停了,且看会否步入一个转捩点。

说回股市,几周前高啤打股全部炙手可热,量子计算、太空概念、低轨卫星通讯、无人机、飞行车、核电、无人驾驶、金融科技等全都大炒,但早前高位回落后尝试反弹,却多快速受阻,技术走势有进一步转弱之势。笔者不会说这些都是纯故事炒完就算,但高啤打股动辄单日都上落5%至10%,受压时更可达20%以上,故控制风险相当重要,不可能像买大市、大价科技股般愈跌愈买、信仰式死守。另外,各主题内个股走势也很分化,例如稳定币、代币化概念的Coinbase(美:COIN)和Robinhood(美:HOOD)走势便截然不同,笔者不太清楚原因,但股市不是找答案的地方,买强沽(或避)弱就可以了,直至强弱之势逆转。

以太币实际供应增长不多

以太币终于突破重大阻力位4000美元,能否站稳仍要观察,但势头和技术走势都偏好。以太币在稳定币交易的市占率达60%,若稳定币需求增加,对以太币质押需求也会增加。库存股大举买入来提供质押,则进一步推动以太币需求。另外,基于交易费用燃烧机制,交易量上升不一定增加以太币供应量,甚至有可能出现通缩。这是以太币和库存股的故事框架,但当中有很多变数。笔者觉得故事是拿来说的,实际上全看资金流,比特币的炒作资金纷纷转战以太币是事实,刚突破大阻力也吸引更多资金入市,若守稳4000美元以上,市场中线仍有力再上。

库存股自身主要面对几个变数,包括市场对以太币价格的大致预判;发新股、换股债集资买币带来的潜在摊薄效应;早期股东成本极低,急升过后有沽售套现的压力等。以太币理论上供应无上限,但实际增长却不多,每年可能不足1%。虽然与比特币上限锁定在2100万枚有分别,但实际上相似。若市场看中长线能持续上升,市场给予的库存股的估值就会愈高。只是买币资金全由发新股、换股债来应付,摊薄效应会影响库存股每股资产争值。此外,不少库存股早期股东会以币换股,变身或转型后股价急升,早期股东猪笼入水便套现离场。

例如BMNR早期以币换股,最多发行了逾6000万股,每股成本才4美元多至10美元不等,而且多不设禁售期。早前由4美元多在数日内升至161美元(7月3日盘中),高位接盘者都损失惨重。但日前跌至30美元关口,若不考虑其他潜在增发效应,资产净值溢价又跌至大约1.3倍,开始跌不动,上周后段突然异动又飙升回到50美元之上,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来回逆转。

7月份BMNR都在消化高位的止蚀盘和早期股东沽盘,反而SBET当时却是市场宠儿,因为当时估值相对靠谱,概念又初起。但上周后段SBET溢价却达到60%,股价也就跟不上当头起且部分消化了沽压的BMNR。总结来说,库存股面对无限变数,计数证明估值吸引没太多意义,核心是技术设局、股价动力,亦即斗傻游戏,要信早信,迟信接盘。控制注码(假设入市即输20%也感觉不太差的水平)炒作,短线势头是不错的。

张兆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