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台湾内地 港受骗人易受大额损失 城大诈骗调查:与骗徒互动3至6个月成「临界点」(图)
发布 : 2025-8-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近年骗案猖獗,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昨发表有关电骗研究,访问本港、内地及台湾的诈骗案受害人,结果显示,本港受害者较易蒙受较大额金钱损失,约55%被骗者损失超过10万港元,比例远高于台湾的18.9%和内地的39.7%。综合三地受害人的受骗过程,团队发现与诈骗者互动3至6个月者,损失金额最高,形容是「临界点效应」,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相应策略。
城大人文社会科学院媒体与传播系主任、讲座教授黄懿慧及其研究团队,根据本港、内地及台湾的人口普查数据,按性别、年龄及居住地区分层抽样访问4571人,当中250人曾在骗案遭受金钱损失。黄懿慧表示,在1506名香港受访者中,受骗者有102人,占约6.8%,当中54.9%受害者损失超过10万港元,较另外两个地区高。
台受害人学历较高 九成持学士或以上
团队另分析受害者的学历背景,其中台湾受害者的学历较高,拥学士以上学历者占23.3%,本港亦占22.5%,两地相若,若连同持学士学历者,台湾有近89%,本港则近66%。黄懿慧强调,受访者绝大部分为香港永久居民,仅10人为「港漂」,认为足以反映本地骗案受害人的情?。
至于三地受害者的特徵各有不同,团队分析数据后发现,拥研究生学历的香港受害者更易回覆诈骗信息并遭受损失,其中以女性及与诈骗者互动3至6个月者,损失金额最高;台湾则是40岁以上女性遇诈骗后损失金额较其他组别高;至于内地,拥本科学历、50岁以上较多会回覆诈骗信息并遭受损失,其中以60岁以上群体损失金额较高,且互勾x??间愈长,损失愈大。
团队亦研究市民受骗的过程,将之分为3个阶段:接触诈骗信息、回应诈骗信息、遭金钱损失。黄懿慧表示,研究发现学士以上学历者更多回覆诈骗信息,整体占32%,较学士、学士以下学历的27.9%、23.3%更高;另研究显示,与诈骗者互动3至6个月者,损失金额最高,黄形容是「临界点效应」,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应对策略,教育市民在此时点前及早终止与骗徒的互动并联络警方。她续称,少于一半本港受害者会主勾x??助,而内地、台湾均有过半数受害者称会主勾x??助。
不同类型的诈骗话术对三地市民的影响程度亦有差异,黄懿慧指出,港台受访者易受「暗示稀缺、加重紧迫感」的骗徒话术影响,易因回应骗徒标榜「限时优惠」、「手快有手慢无」等字眼的信息而堕入骗局,香港市民还容易轻信声称需「长期投入」的骗局,如刷单「做任务」等;内地市民则更容易被类似「大家都在投资这个专案」的强调社会影响力话术诱骗。
港台人易受「限时优惠」「手快有手慢无」吸引
团队亦透过发放反诈意识问卷,要求受访者因应骗局情境选择正确做法,黄懿慧引述结果指出,三地人士错误率最高的题目均是涉及金融类诈骗的情境,如声称信用卡被盗用、钓鱼电邮及转数快短讯诈骗等,认为三地市民的金融诈骗辨识力均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