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客家文化 茶果岭村迁拆倒数 老店守村 旧物随缘(组图)
发布 : 2025-8-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位处九龙的「城中村」茶果岭村清拆在即,下月12日将是居民迁出死线,这个逾百年客家村踏入最后岁月,多间寮户已人去楼空,几家小店仍亮灯,盼留到最后。(卢曼盈??o?J??

茂发茶室是1955年开业的老字号,第二代传人吴宝和如数家珍介绍店内「古董」,包括其座位右边有70年历史的柴火炉灶。街坊称他「华哥」,因「和」的客家话读音与「华」相似。(卢曼盈??o?J??

老板德嫂忆述,1983年茶果岭大火,她怀?身孕逃生,店内旧物全?,大火翌年搬铺至村中心重启,当年买入的精工时钟跳动至今41年,是店内最老的物品。(卢曼盈??o?J??

荣华冰室陪伴茶果岭村民63年,白光管照在老板镜叔身后的「嘉宾题名」,红布上记录当年开张每位到来的街坊芳名。镜叔说,清拆时打算只带走旧照,不会带走旧物。(卢曼盈??o?J??

1993年成立的茶果岭村麒麟队,每年天后诞都会为村民祈福。从小舞麒麟的七旬队长罗悦屏「扭计叔」拿出村内现存「最老」麒麟舞动,制成10多年后,其兔毛与麟片精致光泽依旧。(卢曼盈??o?J??

荣华冰室保存多件旧物,例如因破旧而贴上胶纸的木制卡位(图),全是一甲子经营的印记。墙上用了30年的白板由街坊所赠,一边是手写餐牌,一边是旧照。(卢曼盈??o?J??

茶果岭村荣华冰室即将迎来63年志庆,同时临近迁出死线。老板镜叔去年因颈痛休养数月,仍因不舍街坊而复出,「做到拆、被赶走为止」。(卢曼盈??o?J??

七旬茶果岭麒麟队队长罗悦屏生于茶果岭,因儿时百厌而人称「扭计」,10岁学舞麒麟改变个性,如被麒麟「收服」。临近离别,舞麒麟逾半世纪的他说不舍但需接受,只盼政府安置队址。(卢曼盈??o?J??

茶果岭村下月迁拆,有村民质疑当局未妥善安置却设立迁出死线,村内一?x??有横额。(卢曼盈??o?J??

75岁荣华冰室第二代掌舵人欧阳伟镜不舍街坊,即使临近迁出死线,每天如常回到茶果岭村开铺,为街坊弄西多士和餐蛋面等拿手美食。(卢曼盈??o?J??

村中心的德记栈士多养了两只流浪猫,黑白小猫因脸上有痣被村民称为「陈同佳」。老板德嫂每日打扫猫笼,亲近人的「陈同佳」则四处与街坊玩耍。(卢曼盈??o?J??

德记栈士多老板德嫂1973年从马来西亚嫁进茶果岭村,跟丈夫接手士多家业,1980年代曾有大火,当年怀孕的她要走难搬铺。如今临近清拆,她说每天回来只盼与街坊聊天。(卢曼盈??o?J??

70岁茂发茶室第二代老板吴宝和生于客家村茶果岭村,街坊称他「华哥」,因「和」的客家话读音与「华」相似。始创于1955年的茂发茶室内尽是旧物,华哥却说大部分都不会带走,「顺其自然」。(卢曼盈??o?J??

1950年代建成的茶果岭村校四山公立学校因重建计划已夷为平地,据村民罗悦屏所说,大部分村民都曾就读该校,他对清拆甚感可惜。(卢曼盈??o?J??

茶果岭村清拆在即,获评为三级历史建筑的天后宫(图)及罗氏大屋将获保留。(卢曼盈??o?J??
【明报专讯】毗邻丽港城的百年「城中村」茶果岭村清拆在即,村民须于下月12日前迁出。经历连场暴雨洗刷,小村踏入最后岁月,多户寮屋人去楼空,惟几家老店尚在营业,包括开业逾60载的荣华冰室、茂发茶室与德记栈士多。店内保留传统木制卡位、柴火炉灶与精工时钟等旧物,陪伴村民见证茶果岭半世纪变迁。随?重建逼近,老店掌舵人亦决意「断舍离」,同声说不打算保留旧物,只盼留守村内到最后一刻便离去。
明报记者 廖俊升
手写餐牌木卡位 冰室二代独守
迁出死线倒数一个月,记者走访客家村茶果岭村,村中心福德祠以西小巷两旁,几家老店如常亮灯。75岁欧阳伟镜(镜叔)早上拉开荣华冰室趟闸,白光管打照墙上1962年新张志庆「嘉宾题名」,红布记载出席新张志庆的街坊芳名。荣华由镜叔父亲开创,镜叔与太太1980年代到茶果岭接手。太太近年离世,镜叔在银包收起二人合照,每日如常朝九晚五独守冰室,「做惯就不辛苦,长期自己一个人」。
荣华保存多件旧物,如因破旧而贴上胶纸的木制卡位、汽水柜和「随地吐痰得人憎」告示等,全是一甲子经营的印记。墙上用了30年的白板由街坊所赠,一边是手写餐牌,另一边贴上数十幅旧照,呈现长年如一的荣华、镜叔太太旧照和全家福。镜叔说,倘清拆期至,只会保留旧照,其馀旧物都不带走,「有人要就送出去,家没位放了」。
8月22日是荣华63年志庆,亦逼近迁出限期,附近多间寮屋人去楼空。门外屾x??形容「荣华像把时间冻结在上世纪的空间」,没客人时镜叔会坐在卡位看手机,听?冰室循环播放的1980年代旧歌与吊扇旋转发出的叽叽声。「我唔舍得?,几十年都在茶果岭。寮屋都几好,个个都认识有感情。」去年因颈痛休养数月仍因不舍街坊而复出,他眯起双眼笑说,明白社会发展需要,只是不舍乡情,盼「做到拆、被赶走为止」。
茶室为街坊掌匙 老板滔滔谈炉灶
荣华附近有70年老字号茂发茶室,最初做面包奶茶咖啡,1960年代乘内地移民潮转营小炒,后以手打鱼蛋粉闻名,直至10多年前第二代老板吴宝和(华哥)曾因脚痛而转营士多。70岁的华哥生于茶果岭,曾做茶果岭乡民联谊会财政而深得街坊信任,村民外出时会将锁匙挂在茂发铁闸,由他保管。
除了掌匙,街坊形容茂发亦如博物馆,华哥起初不欲受访,但一谈起店内宝物即如开笼雀。因不再煮食,70年历史的柴火炉灶已变杂物桌,他雀跃地指住炉灶介绍,「这是会发热的纸皮石,夜晚洗乾净个煲,放煲水在上面,不用点火明天也会热」。还有墙上的水泥风扇座、打鱼蛋的棕色桌椅、现时布满杂物的卡位、挂墙的贝壳画,全有逾半世纪历史。
华哥早前已捐出厨具,他说只会带走相片和证书,对旧物并不执著,「间屋不是很大」,他相信「顺其自然」,待清拆便离去。
士多小量入货 为猫与街坊开门
跟荣华和茂发不同,开业约70年的德记栈士多旧物于1983年大火焚?。75岁老板张美华(德嫂)1970年代从马来西亚嫁到香港,跟先生接手士多。1983年大火后,他俩搬铺至福德祠旁,当年买入的精工时钟是目前德记最旧的物品,时分针仍然跳动,记载村子41年发展,秒针则在近年被收养的小猫弄坏。
士多外放了几张椅子,近年渐少村民聚脚。德嫂仍会小量入货,饮品卖4元、零食数元,「没人买所以不会入很多了,有时自己吃,卖不出便带回家给孙儿」。德嫂说,不少老街坊已搬走,她早年亦住进秀茂坪,每天回村开铺,为与街坊聊天和照顾两只小猫。「说了清拆几十年,这次是真的了。」她直言不舍亦只好接受,清拆时便不带一物离去,「?人搬走晒我就走……老了,退休也没所谓」。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