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回顾成绩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展望「十五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中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图为安徽无论科技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教育机械人「小安老师」,前日讲授科学教育课后与学生们互动。(中新社)
【明报专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周就「十五五」规划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要求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等。新华社昨日披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禀赋条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防止「一哄而上」。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以及习近平就《建议》起草有关情况的说明(下称《说明》)昨全文发布。
拓新质生产力要实事求是
《建议》要求未来5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从技术攻关、产业、人才等多方面提出要求(重点见表),包括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IC)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等。
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建议》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要求。他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禀赋条件,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建议》稿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引导大家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十五五增长保持合理区间
习近平说,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2026至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因此《建议》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定量要求将在规划纲要确定。
他亦提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建议》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其中第二板块主要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问题,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习近平还介绍了《建议》今年1月开始的起草过程,由他亲自担任组长,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担任副组长,副组长人数比5年前多一人。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