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角度——蜂产品:蜂蜜

发布 : 2020-9-0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郭咏观医生(Dr. Jason Kwok)

研究显示,蜂蜜(honey、又成蜜糖)有以下的保健和医疗作用:

(一)心脏和血管疾病:蜂蜜所含的抗氧化剂可减低患上因血管狭窄导致的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

(二)肠胃疾病:蜂蜜能缓和肠胃炎导致的腹泻、也是用来治疗脱水的口服补液疗法(oral rehydration therapy)的成份。

(三)咳嗽:多种蜂蜜、尤其是桉树蜂蜜(Eucalyptus Honey)、柑橘蜂蜜(citrus honey)和唇形科植物蜂蜜(labiatae honey)能有效止咳,尤其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咳嗽和急性夜咳。

(三)精神科疾病:蜂蜜具抗抑郁、抗癫痫和抗焦虑作用,甚至可能有预防记忆力衰退的功效。

(四)伤口护理:在患处涂上医药用蜂蜜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尤其是烧伤的伤口。

不过成效可能会有差异,因为现时在生产蜂蜜和验证质素仍没有标准的方式和准则。服用蜂蜜大致上的安全的,不过,进食蜂蜜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新鲜采集的蜂蜜含高份量的花粉,对花粉过敏的人吃了可能会有不良的反应,过敏反应大都是轻微的,但偶然会有严重的反应,症状包括:喘鸣(wheezing)及其他其他类似哮喘的症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乏力、大量出汗、失去知觉、心律不齐等,在市面出售的蜂蜜大都经过人工处理和过滤程序,故只含低份量的花粉。蜂蜜会令血糖上升,所以不宜大量食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蜂蜜可能含毒素,夹竹桃 (oleanders)、杜鹃花(rhododendrons、azaleas)、山桂(mountain laurels)等的花蜜含杜鹃毒(grayanotoxin),对蜜蜂无碍但对人类有害,进食了从这些花采取的蜂蜜会染上「蜂蜜中毒症」,中毒的症状包括晕眩、乏力、冒汗、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导致低血压、休克、心律不齐、痉挛、甚至死亡,进食天然、未经处理的蜂蜜增加中毒的风险,尤其是蜂农只养殖少数的蜂房,在市面出售、经人工处理过的蜂蜜,由于集合来自不同来源的蜂蜜,把可能存在的毒素释稀,大大减低中毒的风险。

此外,在新西兰某些地区,有一种名为vine hopper的昆虫,以马桑科矮(tutu bushes)作食粮,吸取树汁(sap)酿制树蜜(honeydew),树蜜含马桑毒素(tutin),对蜜蜂无碍但对人类有害,若蜜蜂收集这些树蜜作蜂蜜,有机会把马桑毒素混在蜂蜜内,毒素耐热,虽经高温和人工处理仍不能把它分解,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晕眩、谵妄(delirium)、紧张、痉挛、昏迷等,严重的可致命,为减低生产有毒的蜂蜜,新西兰政府已于2001年12月规定,蜂农必须监察马桑科矮树、vine hopper和蜂场三公里内蜜蜂的觅食情况。

蜂蜜并不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可能带有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的孢子,成年人和较年长的儿童吃了肉毒杆菌的孢子是不会染病的,因为,在他们大肠内的正常细菌能把孢子杀死,但婴儿则可能染上「肉毒杆菌中毒症」(botulism),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而在他们大肠内的正常细菌还未扎根。孢子耐热,虽经高温消毒仍不能把它杀死,进食后,孢子生长繁殖,释放出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中毒会导致弛缓性麻痹(flaccid paralysis),浑身乏力,其他症状包括便秘、无精打采、食欲不振、叫喊无声、眼皮下垂、面无表情、口流唾液、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便秘通常是婴儿肉毒杆菌中毒症的第一个症状,但很多时会被忽略。

虽然肉毒杆菌孢子也会经其他途径(例如泥土)传播,但蜂蜜是从饮食感染肉毒杆菌孢子的唯一源头,所以,为安全计,不要喂蜂蜜给不足一岁的婴儿,也不要为了要制止他们的哭叫声、而把「奶嘴」(pacifier)蘸上蜂蜜、然后给他们吮,在美国,由于这项公共卫生的讯息广泛传播,现在,只有少于百份之五婴儿肉毒杆菌中毒症的个案是经由进食蜂蜜引起的,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也提出相同的忠告,不要在婴儿的饮食加进蜂蜜和在奶嘴蘸上蜂蜜。